第163章 满门抄斩!太学生们算什么?苏大人难道会畏惧?
作者:活出第二世   大明:被剧透的老朱,一统全球!最新章节     
    学者与皇家权威间的微妙冲突。
    即使不至如此严重,也足以牵扯到锦衣卫,那个皇室的秘密力量,
    与官方的纠葛,将使局面变得棘手无比!
    把握分寸,实属不易,
    稍有不慎,学者们的不满情绪便会如火山爆发!
    朱元璋虽不惧动乱,但学者们的智慧言论,
    若联合起来,对皇室乃至他自己,都是极大的挑战!
    甚至可能逼得宁国公主陷入绝境!
    意识到这场风暴的潜在威胁后,
    苏铭无奈地打量着围聚的学者们,神色凝重。
    他深知,这已超出了他的预料!
    \&你便是苏铭,为何陷害梅公子?\&
    \&请给出你的解释!\&
    \&为梅公子讨回公道!\&
    学者们簇拥在苏铭面前,紧盯着他,
    他们义愤填膺,目光中充满鄙夷与质疑。
    “苏铭,你为了攀附权贵,竟诬陷梅公子!
    \&让他身陷囹圄!\&
    \&你的道德沦丧,简直丧失人性!\&
    \&像你这样的人,活着有何意义?\&
    苏铭轻轻一抹鼻子,看向质问者。
    \&我能理解你们的愤怒!\&
    \&但我不能接受你们的指责!
    我何时觊觎过驸马之位?\&
    \&梅殷的事,我何曾插手?\&
    \&你们闹事之前,能不能先弄清楚状况?
    \&抓梅殷的是锦衣卫,跟我苏历路何干?\&
    面对苏铭的反驳,学者们毫不退让。
    \&若非你的陷害,梅公子怎会遭此劫难?
    \&难道我们都该为此负责吗?这是什么逻辑!\&苏铭针锋相对。
    苏老爷向来不畏舌战!
    \&你们现在是在污蔑我的清白!\&
    \&虽然我们素未谋面,但我不会任由你们无端指责。
    \&但并不代表我会惧怕!\&
    \&总之,别招惹我!我的事情你们管不着!\&
    一名学者怒不可遏。
    \&我们学者议论天下,你的事我们怎会不管?
    \&苏铭,你陷害无辜,道德败坏!
    \&有何颜面面对世人?\&
    \&不如一死以谢天下!\&
    苏铭闻言,怒气冲天:\&你们才该去死!\&
    \&好好说话不行吗?想群起而攻之?\&
    \&马虎呢?他在哪儿?没死的话,叫他出来!\&
    苏铭已不愿再与这些搅局者纠缠。
    原本打算息事宁人,不把马虎牵扯进来,
    但现在看来,只有硬碰硬了!
    学者又能如何?
    个个都被蒙蔽在表象之下!
    苏老爷的隐秘,岂是你们能触及的?
    你们懂这里的深水区吗?
    淹不死你们!
    随着苏铭一声断喝,院门吱呀开启,
    显然,马虎早已在旁待命,等待着这一刻的到来。
    他手中紧握着哨子,发出尖锐的呼啸声。
    原本悠闲地品茗的路人突然起身,褪去外袍,露出底下紧身的飞鱼服,朝着书卷气息浓厚的学子们步步逼近。
    学子们的脸色顿时苍白,却并未立即逃离,而是怒火中烧。
    \&朝廷走狗,苏铭,你等着瞧吧!\&他们大声质问,声音里满是愤慨。
    锦衣卫的出现,那身服饰本身就足以震慑人心。
    马虎不知从何处掏出了一件神秘之物,轻巧地翻转着手掌,一把短小的手枪赫然在握!
    苏铭期盼这些学子能明白形势,苏大人不主动挑事,但也绝不惧事。
    在整个大明,能让苏大人忌惮的人物寥寥无几,而且即便那几位,也是出于维护和平的考虑,才有所收敛。
    如果真的撕破脸皮,他的无所畏惧早已昭然若揭,就连朱元璋也得退避三舍。
    因此,对苏大人而言,杀几个人不过是小事一桩,无需承担任何责任。
    这股冷酷的威慑力,令人不寒而栗。
    学子们若是识相离开,他并不介意刚才的事情。
    毕竟,苏大人胸怀宽广,轻易不会动怒。
    但他们的地位,已经让他不屑于因小事动怒,如同对待微不足道的小虫子。
    然而,如果有人真的触怒了苏铭,后果将无法预测,就像现在这样,他有些惊讶。
    起初,学子们还有些畏惧,但下一秒,他们竟选择了团结,甚至与锦衣卫形成了对峙。
    \&我们是国子监的太学生!\&他们傲然面对,声音坚定。
    \&你们竟敢冒犯我们。”
    学子们的话语充满了正义感。
    马虎的脸色微变,犹豫间看向苏铭。
    国子监,作为大明的学术巅峰,太学生代表着未来的精英,是国家的未来领导者。
    他们在洪武年间,曾因朱元璋推行科举制度而备受争议,甚至有人宁愿饿死也不愿为朱元璋效力,坚守元朝的忠诚。
    尽管朱元璋被迫取消了科举,但他亲自培育人才,命令各地选拔优秀学子进入国子监深造。
    这些学子不仅接受正规教育,还能在六部实习,参与政务决策,甚至以监察官的身份巡游各地,监督官员行为。
    明初官场的廉洁风气,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批太学生的监督。
    像铁铉、周欣这样的杰出人物,都曾是国子监的学子。太学生们享有朝廷的优厚待遇,每月的补贴足以媲美一流学府的生活水准。
    面对这种情况,马虎皱眉道:“他们是太学生,老爷,这可就棘手了。”
    一群未来的栋梁,抓了他们,国子监定会雷霆震怒!苏铭心中暗叹,这局面似乎毫无破解之道。
    “真的毫无办法吗。”
    他问道。
    “大人要抓,自然能抓。”
    马虎回应,“但抓了又得放,国子监有三千太学生呢,眼前这点人……”他的话语中带着无奈。
    京城国子监内,那些饱读诗书的学子们一旦有所异动,那面临的将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三千学府精英。
    学者们虽然温文尔雅,却易受煽动,无论是大明的过往还是后世的记忆,大学生们的群体行动力与凝聚力都颇有名气。
    苏铭的神情微变,三千?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就算是一口唾沫也能淹没他的存在。
    然而,在这个时代,学者的影响力远超后世大学生,他们是百姓心中的智者,国子监的学子更是被奉为天降的星宿。
    苏铭心中暗惊,苏老先生是平息事态,而非引发事端!事态扩大,他何以脱身?是等着徐妙云的质问,还是接受朱家的联姻?梅殷,你这个蠢材,看看你闯下的祸有多大!而自己已让锦衣卫介入,此刻退缩,颜面何存?江湖行走,脸面是最大的资本。
    “各位,如果现在离去,我暂且不追究。”
    苏铭凝视着众人,语气坚决,“你们都是国家的栋梁,若在此地蒙受不测,实乃我大明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