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权臣宠妹上天39
作者:醉时眠   莫慌,霸总和系统跟我一起穿了!最新章节     
    媒人是个三十来岁的干练妇人,她白净面皮,头上插了两根分量很足的银钗。
    倒不像乡下媒婆那般,穿红着绿,抹着一张血盆大口,打扮得花枝招展的。
    她一进门先对薄氏行礼,口唤太太,又介绍自己的身份,做足礼数。
    姜芙还想再听两句,只是薄氏已经把她赶走。
    古代婚姻乃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有姑娘在一旁听着自己婚事的,不成体统。
    她只好告退。
    幸好有小爆在,姜芙倒是把薄氏和媒人的对话都听了个清清楚楚,一字不落。
    媒人说明来意,是为鲁国公嫡幼子提亲。
    薄氏早就从二老爷那里知道了鲁国公府的情况,也知道这件事一定是永宁侯在背后暗中使力。
    不料,连肃王妃都认可了这门婚事,想必是相中了姜芙。
    一时间,薄氏说不上是应该生气,还是应该高兴。
    她推脱自己做不了主。
    “我家老爷不在,我只是个整日在后宅打转的无知妇人,实在不敢应承。”
    说媒没有一次成的,那媒人也清楚。
    不过,论起两家门第,可是女方大大地高攀了。
    她不信自己说不下来这门亲。
    于是,媒人喝了茶,又说了几句客气话,告辞离开。
    薄氏不愿意招人话柄,何况她向来是个手松的,让婢女追上去,给了一个鼓鼓的荷包,又暗示对方,千万不要在外乱说。
    无论亲事成与不成,在这个时代,女子的闺誉都是大过天。
    万一遇到那种不讲究的人家,先放出风声,管你最后是嫁还是不嫁。
    名声受损,以后再想说个好婆家,难上加难。
    所以,薄氏难受了一下午,只想着等二老爷回来,就好好催一催他,是否定下姑爷人选。
    说起这个,二老爷也心累不已。
    他看好的三个新晋进士,学问,年纪,容貌,都还算不错。
    可惜,一个家有寡母,性情刻薄,为人小气,不是个好相与的。
    一个是明明已经过继给无子的族叔族婶,但听说又与亲生父母过从甚密,一旦女儿嫁过去,就等于有两家公婆要侍奉,实在难做。
    至于最后一个,更让二老爷气闷。
    此人刚满二十岁,仪表堂堂,家有良田千亩,父母恩爱,学问扎实。
    然而,二老爷打听到,他有个十分要好的同性友人,二人同吃同住,进进出出。
    不是,同进同出。
    薄氏听完,先是错愕,继而大哭。
    难道她的宝贝女儿真的要嫁到鲁国公府吗?
    她和丈夫琴瑟和鸣,中间没有第三人,薄氏简直想象不到,如果女儿嫁给一个整日出入青楼楚馆的丈夫,日子该是何等凄苦。
    二老爷也苦笑:“说起来,鲁国公府倒还不算欺人太甚,只是先让媒人上门。否则,人家进宫求了赐婚圣旨,哪里还有我们说话的余地?”
    薄氏的哭声猛地一顿。
    是啊,假如肃王妃和鲁国公夫人去求了皇后,等旨意一下,他们全家就只有磕头谢恩。
    揽着妻子的肩头,二老爷眉头紧皱。
    他彷佛下了什么决定,拍着薄氏的后背,轻声安抚道:“别慌,我来想想办法。”
    翌日,二老爷去了翰林院,见到陆砚。
    他没有摆长辈的架子,邀他一叙。
    散值之后,二人找了一间茶楼,在包间里相对而坐。
    二老爷开门见山。
    他请陆砚出面,让肃王妃和鲁国公府打消结亲的念头。
    “找了媒人?”
    陆砚微一拧眉。
    看来,肃王妃已经放弃了在那些豪门贵女中挑人。
    又或者,她觉得姜芙容色过人,说不定能拴住弟弟的心。
    虽说纳妾才纳色,但弟弟那个性子,真给他娶一个不够漂亮的妻子,肯定跟白娶一样。
    二老爷忧心忡忡:“是啊,现在只怕那边见我不松口,索性去求了赐婚圣旨……”
    陆砚的眉头拧得更紧。
    见状,二老爷趁机说道:“芙儿年纪确实不小了,不知道阿砚你是否有相熟的同窗同年,只要人品过硬,家中人口简单,不需大富大贵。”
    他之前看的那几个,不提也罢。
    人品过硬,家世简单,这要求的确并不高。
    只是陆砚没来由的一阵郁气,这姜老二是不是过于草率了?
    姜芙那种性子,嫁给那些书呆子,岂不糟蹋?
    他虽然不懂女子的吃穿用度,但也清楚银钱的重要性。
    那些年轻官员每月俸禄少得可怜,连一个铜板都要算得清清楚楚,她能受得了?
    受不了,就得动嫁妆银子。
    财帛动人心,说不定,还会引来婆家的觊觎。
    陆砚越想越气,他端起茶杯,想喝口茶来压一压心火。
    结果,一口冷茶下肚,更添几分恼怒。
    鲁国公的小儿子,是吧,他记住了。
    “我知道你近日在打听外放一事,稍安勿躁,此时一动倒不如一静。何况,你的长子颇有几分读书天赋,留在京城更好。”
    陆砚用指节轻轻敲着桌面,一字一顿地说道。
    外放的官员,没有三五年回不来,到时候姜芙恐怕就只能嫁在外地了,一辈子都未必能再踏足京城。
    她那么喜欢热闹,又爱享受的人,不该遭太多罪。
    陆砚想,离得远了,她不就再也没法引起自己的注意了?
    还是留在眼皮子底下吧。
    二老爷连忙说是,态度恭敬。
    多看了他两眼,陆砚起身离开。
    坐进马车,陆砚招来逐风,低声吩咐几句。
    没两天,一个花魁打扮的貌美女子跪在鲁国公府大门口,哭诉自己腹中有了小公爷的骨肉,已有二月余。
    众人纷纷围观。
    吵吵闹闹中,又有个年轻妇人拉着俩小娃,跪在花魁旁边,说这是她给小公爷生的一儿一女。
    消息传进府中,鲁国公夫人当场昏厥。
    肃王妃匆匆回了娘家,又派人去绑弟弟回来。
    饶是她脸再大,也无法让媒人去催姜家的答复。
    人家不把媒人打出来才怪!
    哪有姑娘愿意一嫁进来就对着三个庶子女啊?
    倒是永宁侯在家嘀咕:“不过是几张吃饭的嘴,何必在意,等以后自己有了嫡子,这个家还不是你说了算……”
    敢情是还在打算盘呢!
    不过,他也清楚二弟的脾气。
    倘若没这些烂糟事,二房都未必答应,现在又是花魁,又是外室的,怕是不成了!
    外人津津乐道这些八卦,陆砚则神色平静地走进御书房。
    他规矩行礼问安,丝毫没有异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