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谢翊的决心
作者:昙婵   太后别宠了,疯批暴君恃宠而骄最新章节     
    两人之间畅谈甚欢,谢翊也喝下了王芷云带过来的鸡汤。
    把王芷云送走之后,他却并没有着急休息,他觉得此事也算是一个信号。
    王芷云说的话也并不是没有道理,这些人想的就是把顾家拉下马。
    然后自己取而代之,以更大的权利来谋取更多的利益。
    他们大部分人都是为了自己而谋划,真正这个为国为民的大臣却是十分少的。
    甚至都少到几乎看不见,或许是有的,只不过在大家都在追名逐利的时候。
    那些少的可怜的人背道而驰,就逐渐被淹没直到看不见,他们也寒了心。
    而这样的场面十分危险,毕竟一个国家没有为国为民考虑的大臣,全是自私自利的家伙,那么国家也早晚会腐败,也早晚会自取灭亡。
    谢翊此刻脑海里面全是想的自己学的那些家国大义。
    他自诩不是一个好皇帝,就愿意成为一个好皇帝。
    但是显然要成为好皇帝的第一步,就是要治理好这个国家。
    可是他一个人怎么可能治得好这个国家呢?
    他需要一些能人,需要一些真正为国为民的好大臣。
    想到这里,他又不免想起了王芷云跟他说的那些话。
    既然是这样的话,不妨在穷那些寒门子弟当中挑选几个真正有能力的大臣进来平衡权力?
    这样也防止那些世家包揽权力而不作为。
    提拔的那些寒门子弟,自然不会跟那些世家子弟结党营私。
    到时候他再微微引导,让那些寒门之中的人结党营私,与世家相对抗。
    这样就会自然而然的形成两派,到时候两派之间必然会产生竞争力。
    而两派为了加大自己的筹码,肯定会更加倾向于得到谢翊的重用。
    要得到谢翊的重用,自然而然就免不了要做出成就。
    要做出成就,必然就要在百姓和国家之上下功夫。
    这样那些人就会花心思在国家和人民身上,而不是在动脑筋思考怎么样把自己的同伴拉下水,自己来谋取利益。
    这么想着,谢翊越发觉得这个计策十分有效。
    反正他登基以来都加大了教育上面的投资,不少地方已经新办学业并且还取得了不少的成就。
    可以从中挑选十分优秀的寒门子弟入朝为官。
    甚至还可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只要学习那些先辈们思想的人多了。
    那么人才自然而然也会多起来,人才多了,国家就会更加强大,百姓也会变得满足。
    到时候大家安居乐业就会开创开国盛世。
    想到这里,谢翊就觉得十分心动,马不停蹄的跑到太后宫中去商量此事。
    此刻刚好顾子忠也在顾知微的宫里。看见谢翊来了也不客气,直接招呼谢翊坐下。
    谢翊也并没有客气,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坐下之后就同顾家人,还有太后说了这件事情。
    说完便一直眨不眨的看着自家母后,希望能得到夸奖。
    事实也正如谢翊所料,顾知微听到这件消息也是非常吃惊。
    毕竟谢翊的思想能够到达这个地步,那显然是下足了功夫。
    整个过程对于计划还有理由都说的十分清晰,没有任何遗漏。
    说明谢翊早就在心中把这件事情给计划好了。
    如今过来与他们商量,也只是力求支持。
    看着谢翊看向自己如此信任的眼神,顾知微也不免感到十分欣慰。
    “这个提议十分不错,哀家十分赞同。”
    “看得出来,你现在确实是长大了,对于这方面也得心应手了。”
    “哀家把国家交给你也是放心了。”
    不仅仅是顾知微,就连顾子忠也十分赞同。
    “皇上能为国为民,想到这个地步已然实属不易。”
    “不过要推行起来,却是十分麻烦,毕竟触及到了世家的利益,恐怕会受到许多的阻碍。”
    他虽然十分赞同这个提议,但是却不免思考更多。
    “朕当然明白那些人会阻止朕,可是朕才是皇帝,他们难不成还能逼迫朕吗?”
    “何况现在国库充裕,新办学业也并非坏事,他们也找不出什么借口!”
    谢翊却并不把那些人看在眼里,说到底他现在才是皇帝。
    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任人宰割的小孩了,他不仅仅要向母后证明自己的能力。
    也要向母后证明国家在他手中会越来越好,他不会让自己母后失望。
    也会让母后安心的嫁过去,不必再思考他。
    “皇帝你有这份心思,哀家便是放心了,现在国库充裕,新办学业也是好事。”
    “朕打算在富裕繁华的地方效仿国子监一般的方式来开展学堂。”
    看见幕后同意自己的提议,谢翊也十分开心,立马就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可。”
    “不过真正实行恐怕还是困难许多,当然这都是后话。”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说服朝堂上的那些老顽固,同意这件事情。”
    “此事朕自由定夺,明日朕便会提出这件事情。”
    “他们若是不同意,朕自然会让他们告诉朕理由是什么?”
    此事在几人当中,便算是落下帷幕,已经得到了同意。
    第二天一大早上上朝,谢翊就迫不及待的提出自己的想法。
    果然,如他们最开始预料那般,当谢翊一提出这件事情之后,底下人就纷纷开始议论,许多人凑在一起,脸上的表情就是十分愤怒,一看就知道他们十分不赞同这件事情。
    一堆人纷纷开始交头接耳,显然在商讨该如何劝阻谢翊,随着眼神的传递,大臣们纷纷跪拜。
    “皇上此事臣不赞许!”
    “臣也认为不妥,皇上应当三思而后行!”
    “臣附议!”
    ……
    有了第一个人站了出来,接下来便简单许多了,很多人都跟着站了出来,表示自己的反对。
    谢翊看着底下这些人跪在地上请求他收回成命的样子,一时之间便觉得十分心寒。
    看啊,这些人如此的团结,可是就是为了让他收回成命。
    但是却是说不出半点理由!
    这些人都是他的好大臣们拿着国家的俸禄,却根本不为百姓办事,这就是他的好臣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