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窃取茶叶
作者:猫怕凉   唐朝的草蜢最新章节     
    这已经在骂人了,李承乾懂姬云的心思,办好了的确有功,可是办砸了后果更严重“荣孤想想,云哥儿先稍等片刻,我”
    姬云一挥手,起身要走“算了,你在这当你的乖宝宝吧。你不敢做,青雀敢”
    这话一出,李承乾连忙拉住姬云的袖子不让走“哎哎!云哥儿别走,青雀还小,他担不住,别难为他,孤答应,孤答应”
    答应了就好,姬云拍拍李承乾的肩膀“这才对嘛!太子就得有太子的样子,没有担当,将来如何管理国家?要知道我们将来要打下比现在大数倍的土地给你,没个主见,看不出问题所在,怎么处理事情?”
    李承乾心里泪汪汪,你给我主见了吗?这分明是逼着我干活好不好
    以太子的名义,三日后正午,召集汇聚在长安各茶行的话事人在天上人间见面请宴,理由就是慰问二字
    这就足够了,帖子都不用发,因为商人的地位不配,只需要派人传话就行
    当然,由姬云牵头也同时告诉了他们
    这种事李世民怎么会不知道?但是隐忍不发,就是看看姬云能搞成什么样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中国人对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诸子百家,下至挑夫贩夫,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可见茶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
    接到通知的各个茶行代表早已包下了天上人间。太子接见,还能让太子出钱吗?
    就是来这里能参与一下,那也是在今后商界地位的象征。一辈子都值得夸赞的事情
    三日后,没到正午,这些茶行代表就已经在天上人间聚头了。这一会儿上什么酒菜招待太子?
    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而且还没地方问,这种所谓的请客从来没有过。
    姬云倒是参与者,可茶商们也没胆子去拜访姬云打听一下。绝对进不去门不说,钱进还会轮着棍子打断他们的腿
    还是多出了钱,才让崔贵给提点了一下,用本酒楼的特色酒菜,在把各自的好茶献上,多听,少说话
    正主没来,可茶商们就那么站着等待。终于到了正午,李承乾和姬云一前一后卡着点进了天上人间
    茶商们一看真来了,赶紧以平民的方式行最高礼仪,跪拜迎接
    李承乾得了姬云指点,加上本身他就是个温文尔雅的少年郎。身子微倾,左手虚抬
    “各位辛苦,起身”
    “谢太子殿下”
    一句辛苦,让茶商感动得快哭了
    把太子和姬云请到楼上落座,茶商们排排站
    四川、贵州、湖北、安徽、浙江、云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广东、福建……乌压压一大片全是低着脑袋的人,而且穿的全是布衣
    “各位不必拘谨,孤今日召集各位,也是因为历来一直对你们不够重视,所以,孤补偿你们,有何难处,尽管向孤提出来”
    李承乾说得冠冕堂皇,但全是废话
    茶商们可不会提什么意见“谢太子殿下关怀,我等感激不尽,永不铭忘”
    姬云懒得客气这些,有李承乾卖脸就行了“上茶吧,你们都是做茶生意的,有好茶还不拿出来?”
    “哎是是是”这下茶商们犯难了,上谁家的,不上谁家的?这包酒楼都出了钱的
    “把茶摆出来”
    姬云这么一说,茶行做得最大的几位作为带头的,赶紧把茶都摆出来放桌子上,然后退回去
    “太子殿下,侯爷请过目”
    茶再摆放,也是蒸茶,不是饼就是砖
    李承乾左看右看“这怎么做出来的?闻之心旷神怡”
    茶商们没开口,姬云说了流程:
    用唇边有口的锅,上面放甑,木制或陶制。腰部用泥封好,甑内放竹篮作甑箅,用竹片系牢。
    开始蒸的时候,叶子放到箅里;等到熟了,从箅里倒出。锅里的水煮干了,从甑中加水进去。也有用三杈的榖木翻拌。蒸后的嫩芽叶及时摊开,防止茶汁流走。
    然后把“檐“放在“承“上,“檐“上再放模型,用来制造压紧的饼茶。压成一块后,拿起来,另外换一个模型继续。
    接下来用锥刀给饼茶穿洞眼。将扑,(又叫鞭)由竹子编成,用来把茶饼穿成串,以便搬运。
    地上挖坑深二尺,宽二尺五寸,长一丈,上砌矮墙,高二尺,用泥抹平整,这是焙。分上下两层,相距一尺,用来烘焙茶。茶半干时,由架底升到下层;全干,升到上层。
    焙里用竹子削制成长二尺五寸的贯来穿茶烘培。
    烘焙之后,放在用木做成架子棚处(又叫栈)
    贯串制好的茶饼放在用木制成框架里
    这框架是竹篾编织外围,再用纸裱糊。中有间隔,上有盖,下有托盘,旁开一扇门。中间放一器皿,盛有火灰,使有火无焰。若有梅雨,加火除湿。
    姬云吧啦吧唧讲完,太子是很新奇“想不到这茶做出来竟然要这么辛苦且复杂”
    茶商们快哭了,长安城里现在最贵的茶是姬云的炒茶,没有之一
    炒茶不是扔锅里炒就叫炒茶,现在茶商最大的竞争者这么了解他们的制茶工艺。可他们对姬云的炒茶一无所知
    难道是拉上太子给我们下死亡通告来的?
    这是第一次皇家如此召见茶商,史无前例。不明所以一脸懵逼的茶商本来就心里没底,现在姬云的作为,让他们满头大汗,还不敢擦
    “茶是什么?”
    “这个”姬云问的话,没人回答,这个问题很繁杂,要看对什么人了
    李承乾品口茶“茶是文化”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北朝。若论其起源就要追溯到汉代,有正式文献记载(汉人王褒所写《僮约》)。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仕。在我国文学史上,提起汉赋,首推司马相如与杨雄,且都是早期着名茶人。司马相如曾作《凡将篇》、杨雄作《方言》,一个从药用,一个从文学角度都谈到茶。晋代张载曾写《登成都楼诗》:“借问杨子舍,想见长卿庐”,“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区”。
    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