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赶紧跑路
作者:猫怕凉   唐朝的草蜢最新章节     
    姬云在大唐这么久了。就见过几枚铜钱而已。还有就是一贯钱官家定的是一千文钱,民间是按800文钱一贯来算的。
    这个姬云知道这是约定成熟的规矩。但是100贯有多大一堆。姬云还没那概念。没想过。
    “公子。你等在这里。哪里都不要去”王铁柱这时忽然开口喊住姬云。回头说“你们两个速去把牛车都赶过来。鱼别卖了。快去”
    得了信儿的两个府兵转身就走。都不带犹豫的。
    “铁柱叔?怎么了?走呀!拿钱去呀!一会儿呀!买酒给你们喝。再买点肉。”姬云还不太清楚王铁柱为何要拦住他。以为说酒的事呢。
    二柜跟三柜头怼着头一门心思研究四张画纸。闹鬼了!这四张一模一样,除了固定位置的符文(编码)不同,眼睛快瞪出来也没找到不同的地方。也没空再理会姬云了。四张算一套卖出去,这把十倍百倍入账。
    俩老头对视一眼,赶紧把人民币收里头去,安排人以最快的速度准备钱好把姬云送走。
    再说了这都死当了还写当票?还指望赎回去?
    嗯!就这么办,然后柜台里头竟然没人了。
    ……
    在茶馆斜门口卖鱼的王大山老开心了。摆上摊以后这嘴咧着乐个没完。这鱼挺好卖的。回去以后怎么不得多分几个钱给自己?多来几次。也买上一小包粗盐。姬云跟自己住着过日子。天天喊饭没味道。这个自己知道,看姬云那细皮嫩肉的样子,就知道是从小就没吃过苦的。虽然落魄了,但是有学问,凭本事在村里也站住了脚了。对谁都客客气气的很和善,没一点读书人的架子。王大山打心眼里喜欢姬云这孩子。
    “大山。赶紧收拾东西。赶上车。走”跑来叫人的两个府兵一见王大山就喊。又对另外两个车把式喊“还有你们。快去套车过来”
    “哎!不是!这卖的好好。”王大山不想走。还想多卖会鱼“说不卖就不卖啦。王铜柱,王燕山你干嘛呢?”
    俩府兵没再搭茬。直接开始动手收拾装鱼的桶和盆子往车上装。王大山拦着不让问:“到底怎么了你们两个?”
    “公子出事了。别多问。不要声张。赶紧收拾东西走。我们时间不多”这是府兵给王大山的答复。
    王大山一听姬云出事了。吓坏了。非要问出什么事了。但是王铜柱与王燕山没说话。只是收拾东西的动作越来越快。
    为了赶紧见到姬云,王大山也不问了。招呼另外两个车把式过来一起收拾完东西。招呼着牛车去找姬云。
    王大山等人赶到了当铺,另外一个府兵,王狗子与当铺的伙计领着他们去了后院装车。
    等牛车装好钱,要了破布草席子蒙上再出来停在当铺门口。王铁柱领着在当铺里侃大山的姬云从当铺里出来。
    “我草”可把姬云给惊呆了。一百贯钱得两辆牛车拉。这太可怕了吧?
    姬云还想说什么呢。王大山扯着把姬云扯牛车上就发车。
    “大山叔,我跟你说。我有钱啦。快点。买米买盐去。”姬云还惦记着肚子的事“哦!对了。还有给铁柱叔他们买酒”
    “别说话”头前把着牛头赶车的王大山回头蹬了姬云一眼“娃儿呀!听叔的。别说话。千万别说话。昂”
    “公子。你就听话吧”王铁柱赶上前小声对姬云说“当下我们得赶紧回去”
    姬云看都变的神神秘秘的。也跟着小声说:“可我答应给你们买酒的”
    王铁柱呵呵笑了笑:“行!有公子这话比什么都行。回去再说”
    牛车晃晃悠悠移动着。姬云呆坐在牛车上。看了看天。嘴里用别人听不见的声音说:
    “我的粮食和盐巴。再见吧!长安城!我还会回来的”
    这话像极了深闺怨妇的调调
    王大山、王铁柱等人护持着姬云赶着牛车一路出了长安城。下了官道。众人算是缓过一口气。看看那堆钱。好多呀!
    一贯钱是3公斤多,一百贯钱将近400公斤的重量。一包面才50斤,水泥一袋是100斤。装一牛车能拉,但是铜钱不行,体积大
    这要是谁自己挎着一贯钱逛街去?那不是逛街。是上刑去了。可是现在这些钱可能会是要命的东西。还得赶紧走。
    姬云一行人渐行渐远。王大山得着空问怎么回事。怎么这么多钱?
    王铁柱小声告诉王大山过程,听得王大山眼珠子瞪老大。直呼:还是读书人会玩!想让姬云说,哪想姬云挨着车边吐哇吐。晕车了。这牛车太颠腾了。
    能不颠腾?牛是步行工作的,最多碎步小跑。现在这帮货非得让牛撒开蹄子跑起来。还拉着一堆人和金属物品。超载有木有?
    这仨牛算了倒了霉。今个把牛这行干倒了行市。平常都是人类哄着,还带陪唠嗑的也有。
    牛脾气上来,牛说不干就不干了,尥蹶子耍脾气能怎滴?这年头人给牛下跪的可不稀罕。牛是要训的,不许虐待耕牛。这是朝廷下的法令。被告了要罚款。
    这牛怎么一个牛字了得?这是牛大爷。
    姬云吐哇吐,后来没得吐了。干呕。趴车上挺尸。但是心里是恨死牛了。牛不就是该吃牛肉吗?哼!回头也买头牛,天天给它吃巴豆,让它走路打摆子,看它怎么跑……
    一路烟尘滚滚杀回王家村。不是王铁柱一路旁边摁着,姬云是几经生死,说不得就掉下车来。这小胳膊小腿的,玄乎!
    国人的习惯是有事先回家再说。家就是那避风港,那里有父母叮嘱,有老婆陪伴,有孩子的调皮,还有那热炕头,片刻的温馨是出门打拼的动力,就像是毒药。欲罢不能。
    家的执念,植入国人的骨髓与基因。仿佛与生俱来的本能一般。不管它管用不管用。要的就是那心里的安慰。
    往大些说,甚至于远在他乡几代的国人血脉,死前,考虑的是怎样回去安葬,能不能死回去?那个回去,是埋葬在祖地,是这华夏大地。恋家情节其实也代表了民族的凝聚力。这是好事。
    只过西方人很是不可思议与无法理解。再说了说破家值万贯,其实钱怎么衡量家的价值与分量呢?
    到家了。王大山家。村头放风等卖鱼小队的人给打发去叫族老他们去了。还言明不许声张只许叫族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