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比去年多了点
作者:半糖加冰块   七十年代之知青奋斗记最新章节     
    朱玉宁的两天假期很快结束了,因为收完稻子已经是十月份了,所以这今年下半年才开辟的地,没能赶上种冬菜的时间了。
    于是朱玉宁又回去割她的猪草了,但是这回她得割三个工分的猪草。
    因为孩子们考试,没空割猪草了。她这就得给补上,经过青储的饲料,村里的两头牛都很喜欢吃。这快要入冬了,猪那边肯定是够吃的,就是这边得准备牛过冬的饲料了。
    三个工分的猪草,也就是六背篓的猪草,朱玉宁依旧是一个早上把活干完了。只是这样子,她摸鱼的时间少了一半。
    就这么,时间来到了十月底,朱玉宁依旧坚持着割她那三个工分的猪草。大队长是想安排朱知青去收菜的,但是人家就是不愿意。
    人朱知青又跟他说了,她真的不缺工分不缺钱。
    这个时候大队长才开始算钱,第一次颁奖红本本的时候就是有奖金的,后面补偿的时候也是有两百块钱的补偿金,虽然朱知青给大队捐了一百块钱的农具,但是后面朱知青教学的时候他帮忙领回来的五十块钱。
    这么算下来,朱知青手上得有个两百块钱左右。还不算人家家里每个月都有寄过来的信和包裹,是他糊涂了。
    自己有钱的情况下,谁还想天天干的累死累活赚那一点子的钱啊。
    大队长想明白之后,再给朱知青调动工作的时候,前提都是因为朱知青能干而出发的,但是朱玉宁是一次也没有答应的了。
    在收完秋菜之后,村里就要开始分菜分粮分钱了。这分的菜自然就是刚刚收上来的冬菜,粮食就是之前那五亩荒地的粮食,因为是第一年还有实验地的原因不用上交指定粮。
    所以五亩地的产出全都可以分给大队上的人,除了大米还有和冬菜一样的时间种下的红薯和豆子。
    红星大队的豆子都是种在坡地上的,因为知青干平地的活就已经很艰难了,大队长为了考虑多方面因素就没有安排过知青去坡上干活。
    而且因为今天全部庄稼都用上了农家肥,产出确实是有得到了很显着的效果,而这个效果带来的就是大队的人员分到的粮食会比之前多上一些。
    也因为粮食多了,交上去的多,这个大队的工分价格也会随之而升。也就是工分变得值钱了。
    朱玉宁在拿到了人头一斤的豆子,按照她的工分领到了一百斤的红薯还有用一部分红薯换来的大米,和她的份额加起来,也只能换到一百斤的量。
    不过朱玉宁完全不在意换到的份量的多少,她想要随时都能有。
    只是让朱玉宁无语的是那几个和她完全不认识的新知青所的知青。
    她听力太好了,不想听到的话,还是顺着风吹进了她的耳朵里,她又能怎么办呢?
    朱玉宁听到的是。
    “那个朱知青,怎么那么多大米啊。吃那么多细粮,什么家庭啊?”
    “就是,还什么最佳青年,也不知道这个称号到底是怎么来的。”
    “人家可是贡献出来农家肥的方子的。你们就少说点,少看不起人,别到时候被人家找上门要道歉,到时候可没人会帮你们,毕竟你们是自找的。”
    “不就是个方子而已吗?能有多大能耐。”
    “说得轻松,你倒是找一个出来,自己试验出来有效果了交上去啊。”
    “切,不说就不说。”
    朱玉宁听完了全过程才走的,还是有明白人的,也不全都是没脑子的。那个女知青说话蛮不错的,人长的还挺好看的。
    朱玉宁看到的那个女知青后发现,她是之前和赵静芸吵架的那个知青,叫苏晓琪好像是。
    真的是人美心也美,能够理得清楚是非的人,朱玉宁心里可欣慰了。
    最后朱玉宁还有一丁点的工分,因为不能换粮食了才有的钱,这个工分换粮食也是有比例和限额的。所以才会出现六个工分也只是能吃个半饱多一点而已的情况。
    朱玉宁拿到了辛辛苦苦一年,换了最大份额的粮食后,得到的三块五毛钱,这个钱是真的艰辛啊。是她一滴一滴的汗水,一把又一把的猪草换来的回报。
    而舒清清是孩子三个月的时候开始返工的,是在的四组,四个工分一天的小组。
    孩子自然是在家里,由两个小姑娘帮忙照顾。有什么问题第一时间就要过来找舒清清的,这还要在家里奶孩子,徐晏北是完全不会有意见的。但是队里不会。
    连舒清清干四工分的活,他们都能有意见,闲聊的时候还会嫌弃的样子。就别想真的不干活的时候,能传出来什么更难听的事情来了。
    “六嫂子,能不能借你家的推车用一下?”朱玉宁看着自己的四大袋粮食犯愁,这一袋一袋的运回去是真的费时又费力。
    然后她在想的时候,看到了坐在推车上的剩子。
    “行啊,朱知青,嫂子跟你一起推吧。这样子能快一些,我家一会排到了也得用上推车的。”六嫂子看了看排队的队伍,她家来的慢了些,位置中间偏后了都,短时间是不能到他们家领粮食的了。
    “行,那就麻烦六嫂子搭把手了。”朱玉宁笑眯眯的回道。她之前买的一斤水果糖还没来得及花呢。
    不过今年应该是花不上多少的了,要猫冬了,而且她的柴火自己已经捡够了,这花不出去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然后六嫂子帮着朱玉宁把粮食抬到了推车上。
    两个人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天,从晒谷场聊到了知青所门口位置。因为有个坡,朱玉宁也不好意思让人家六嫂子推上去。就一袋一袋的把粮食往屋里搬。
    好家伙,去年没有这么多粮食,再加上朱玉宁平时都是一小袋子一小袋子的往回拿,就没试过这么多粮食一下子放在屋里的场景。
    现在是四袋粮食放在屋里,本来还有点宽敞的屋子一下变得拥挤了起来。
    朱玉宁在去搬最后一袋粮食的时候,给了六嫂子六颗水果糖来着。按着六嫂子现在住的大家里面的小孩数给了五颗,然后再算上六嫂子的份。
    主要是村里不好给钱。
    送走六嫂子之后,朱玉宁回到屋里开始收拾起来自己的小屋。
    自行车也得学隔壁宋知青锁门口去了,屋里实在是没有位置了。四方桌底下的东西也要减少点,不然她吃饭的时候坐在那里都不好放脚了。
    朱玉宁左看看右看看,然后把角落的东西都开始规整了起来。最后她实在是没有忍住,从空间商场买了一个初学者版本简易置物架。
    一个只有板子和木架子的置物架,朱玉宁给加了几个钉子固定了一下,把四方桌往中间拉了一下,置物架放在了靠墙的位置。
    粮食在最下面稳住,上面可以放点轻的东西。看来她的房间门还是最好再加一层板子的好。
    朱玉宁想到就开始干了起来,不过她出门去的木匠处买回来的木板条子。还借了人家的锤子回来用,钉子意思意思的在人家那里买了几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