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春雨
作者:喜欢小钱钱的肥猫   三国:开局曹操向我问卦最新章节     
    “你这书生怎么说话的?!”陈德一拍桌子,眼神不善的看向那几名太学学生。
    出言的太学学生不屑的看着他,出言讥讽:
    “此次文会乃是雅事,如此吃相,难道说你不得?”
    “按我说啊,这人说不定还是混进来的。”
    “哈哈哈,季兄说的是极,就是来骗吃骗喝。”
    三言两语就把陈德贬了下去,不断激起他的火气。
    陈德忍不住就想站起来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张角伸出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让他沉下心来。
    转身看向那几名太学学生。
    “诸位言语如此之利,不知是否有功名在身?”
    “是否有佳文在胸?”
    “是否懂得礼义廉耻?”
    “如若真是有不凡才情,为何不上去试试诗文?”
    接连四问,说得几位太学学生脸色青一阵红一阵,仿佛被戳中痛处。
    他们自命不凡,好附高雅。
    可他们一不是天才,二没有家境。
    每次来到文会只能坐在不起眼的角落,抱团吹嘘。
    看到比自己弱小的人,就忍不住上去踩踏一二。
    靠着太学生的名号,那些人倒不敢怎么回击。
    欺软怕硬,不外如是。
    过了好一会,他们才泛着酸水说道:
    “这次文会不过就是把诗文一较高低,然后那些世家子弟炫耀吹捧。”
    “哪怕上去了,吾等也不过是陪衬,只是太学发给我们请帖,不得不来。”
    “伶牙俐齿之辈!你行你上啊!”
    他们认定周围的人都是像他们一样,之前哪怕有人怼了回去,也是用这句话无往不利。
    张角皱起眉头,好似在犹豫什么。
    “哈哈哈,既然不敢上,那你这道人装什么?”几名太学生面色潮红,心中住着一个阿q,心中已经觉得自己胜了,毫不客气的嘲讽。
    “贫道只是在想,如若你们输了,该当如何?”
    太学生们撇了一眼,高声说道:
    “呵呵,吾等跪下来为你磕头认错!反之,要你们二人磕头认错!”
    “贫道答应了。”
    其中一名太学生眼神闪过狡猾的光芒,补充道:“不过有一个条件,要满庭叫好!”
    “可。”
    张角要的就是堂堂正正胜过他们。
    周围的人渐渐被这里吵闹的声音吸引过来。
    太学生们无比享受这种受人注意的感觉。
    那年十八站着如喽啰。
    哪怕是一天的主角,他们也甘之如饴。
    兴奋的踩上凳子,对着周围的人拱手道:
    “那就请各位做个见证!”
    “太学生洪博、季尼、徐坤!与这道人做个赌注!”
    周围看热闹的人点点头,“好,吾等答应做这个见证。”
    二楼主间。
    袁逢听见楼下冲突的声音,挥手招来一个小厮,问道:“楼下为何如此吵闹?”
    小厮很快去而复返,拱手说道:
    “禀告大人,楼下有几名太学生与一位道人做个赌注,比作诗文。”
    这话一出,袁逢愣住了。
    “道人?”桌上的人互相看了看。
    在这里穿着道服的人,只有一个......
    “话说,张兄呢?”
    “不会在下面吧?”
    杨赐坐不住了,站起身来,“不行,我得去劝一下。”
    心里担忧起张角来。
    道学和儒学都是博大精深的两门学问。
    以张角的年纪,能精通道学已是天才中的天才。
    没见过有人能在弱冠时把两门都熟练于心。
    就算是他自己,也是在不惑之年才同时读通黄老之学和儒学的。
    “哈哈哈,杨兄不必如此。”蔡邕笑着拦下了他。
    整桌人大概只有他一个人清楚张角的学问有多深。
    无论是道学还是儒学的造诣,张角都不下于他。
    甚至是那远来的佛学,他也是颇有研究。
    诗词对张角来说,只是小道尔。
    蔡邕自己都想不明白,这样的年纪,到底是怎么样的脑子,才能读懂这么多的典籍。
    经过蔡邕的讲解,众人纷纷惊叹起来。
    没想到张角竟然有这么大的本事。
    当即起了兴趣,走出房间,隔着栏杆的薄纱向下看去。
    “为防你们说贫道作弊,便由你们帮贫道去抽来吧。”张角对着太学生淡淡的说道。
    几名太学生对视一眼,点点头。
    “可以!”
    “徐坤兄,交给你了。”
    两人对着其中一位头上微微中分的青年男子说道。
    “交给我!”
    徐坤带着笑容走上台,把手伸到木箱中,认真的摸索起来,拿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两个字:春雨。
    今日是元宵佳节,想必那道人就算是有提前准备的诗词,也不过是有关于元宵节的罢了。
    现在抽出来的是春雨,老天爷都在帮我啊!
    徐坤露出笑容,“春雨这个题材倒是有些想不到,不过以道兄的才情,这首诗应该不在话下吧?”
    说完,就跑到点香处,点起一根细香,丝毫不给张角说话的机会。
    张角看着徐坤,缓步走到纸前,拿起毛笔说道:“还真麻烦徐坤兄为贫道点香了,昨晚贫道于窗边赏雨,偶得一句,却是一直不知该如何续写,今日一见满堂英才,心有所感。”
    手中说着,毛笔染上墨水,便在白纸书写。
    旁边喊诗的人,高声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彩!”楼上的蔡邕忍不住悄声赞扬。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此句不凡!”杨赐立马夸了起来。
    “尤其是一个‘润’字,炼字精益,有悄无声息之意,妙!”
    “正合春雨的特点,既不似夏雨的蓬勃,又不似秋雨的肃杀,只是在默默滋润着万物。”
    在座的人都是有着学问,品鉴一首诗不在话下,更何况这首诗已经是属于不用品鉴就知道是极好的。
    随后,张角笔尖不停,写完唐朝杜甫的名篇后四句。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洛阳城。
    最后,张角在最上面写上“春夜喜雨”。
    诗成,满座皆叫好!
    “这诗,足以千古流传!”
    “吾等莫不是在见证历史吗?”
    袁逢早已笑得合不拢嘴,这诗成了之后,对他也有好处。
    说不定在史书上会写着:张角于袁逢所办诗会,留下此篇。
    那自己说不定也是间接的史书上添上一笔了。
    诗词随着抄录,兜兜转转来到了女眷雅间内。
    一众花容月貌的各家女眷看着刚才送上来的诗词,不断点评。
    现在还不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
    在家学的熏陶下,都有着品诗的能力。
    她们这一次来到花灯会,也是想来找一个如意郎君。
    无论是太学生还是鸿都门学学生,前途和才学都是不差的。
    如若看到心仪的诗词,可来到门外,透着薄纱观察作诗人的相貌。
    感到满意后,则上报家中父母。
    由他们出面调查清楚该生品德。
    家境倒是次要的,他们看重的是前途与人品。
    倘若一切皆可,那就由媒婆递着画像送到该生家中。
    看对眼了,就代表喜结良缘。
    有一女生拿起张角所写的诗,霎时间看得有些痴了。
    “看什么诗呢?看得这么入迷。”
    众女好奇的围了上来,口中不由得喃喃起这首诗来。
    纷纷跑到门外,看起这位作出这诗的才子。
    蔡文姬也忍不住好奇,来到一处僻静处,观望起来。
    见到张角面容,美目流转,暗道:没想到张先生还有这种才情。
    耳边传来众女的讨论声。
    “这位才子长得好生俊俏。”
    “诗好,人也好。”
    心中既骄傲又担忧。
    既想让张角光芒万丈,又想把他藏起来,不让别人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