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无畏的决意:牺牲我一人,千万个我还会崛起。
作者:韩逆子   大秦:召唤鬼神吕布,打造仙秦!最新章节     
    班昭毫不客气,一脚将项羽踢进了大帐内。
    赢耀首次直视这位曾经的对手,他显得疲惫而沧桑。
    面对赢耀,项羽眼中闪烁着倔强:“没想到我会这样落入你的掌控。”
    赢耀回应:“落入朕的手中,对你来说或许是命运的转折。”
    他接着说道:“那些曾经的叛乱者,在百越都已化为尘土。”
    项羽闻言,冷笑一声:“令我遗憾的是,鬼族竟未侵犯大秦。”
    “若真有此事,我倒希望亲眼目睹。”
    赢耀语气冰冷。
    “你们人族的生死,在我看来,不过是蝼蚁。”
    项羽毫不掩饰他的轻蔑。
    “只有你视他们如珍宝,我的目标,就是摧毁大秦。”
    他对班昭下令,“班昭,你亲自去项氏的根脉,将他们的祖坟尽数摧毁,无需怜悯。”
    “既然他们选择背离人族,留存只会玷污我们的土地。”
    赢耀的话语中带着决绝。
    “赢耀,你的卑劣,你的无情,这等灭绝人性的行为,令人发指。”
    项羽的脸上闪过惊恐,他没想到自己的言论会引来如此报复。
    “你无视人族,甘愿被外族践踏,我何必在乎你家族的历史。”
    赢耀步步紧逼。
    “与百越的纠葛,虽然让我痛心,但他们毕竟有一半是我们的血脉。”
    “但你漠视人命,自以为高高在上。”
    “追溯到远古,哪个家族的祖先不是平凡人。”
    “真正的贵族,如今还有几人。”
    赢耀讽刺道,“你连自己的先祖都不尊重,又怎能期待他人尊重人族利益。”
    “你的愚蠢,使项氏蒙羞。”
    “稍后,将他押出,送回他的故里,让他在那里终结。”
    “死后焚烧,在他的列祖列宗身边,家就是要有齐全的成员。”
    听到这话,项羽怒不可遏,然而蓝玉并未理会,径自带他离开。
    其他将领默不作声,他们认为项羽已经失去了理智。
    为了复国,他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以至于精神崩溃。
    蓝玉并未立即对项羽施以雷霆之怒,而是将他安置在了项氏旧有的封地之中,特别选择了让项羽在集市广场上示众,此举显然隐含着深意。
    围观的民众听到项羽昔日对他们轻蔑的言论,愤怒的情绪如同火山爆发般喷涌而出。
    烂菜叶、臭鸡蛋如雨点般砸向了项羽,他难以置信地望着这一幕,心中满是对这些底层人民的难以理解。
    “你们这群贱民,竟敢如此羞辱我……”他试图维护自己的尊严。
    “哼,一个叛逆者而已,还想延续贵族的虚荣。”
    人群中有人冷笑道,仿佛在揭露他的虚伪。
    “如今六国贵族已被圣天子荡平,你们这些余孽,再无兴风作浪的机会了。”
    项羽此刻痛苦无比,他后悔没有让嬴耀直接了断,如今的羞辱让他痛不欲生,认为嬴耀简直无情。
    “乡亲们,这位反贼勾结百越和湛蔟,妄图侵犯我大秦的安宁。”
    县令站在一旁,有人喊道,“他是我大秦的背叛者,抛弃了道德……”“对于这种人,既然放弃了人的身份,就让他去陪伴他的祖先吧。”
    有人提议,仿佛在举行一场无声的审判。
    “看他那些祖先地下是否能接受他。”
    蓝玉看着这一切,对县令的手段有了新的理解,这人显然是一位深谙儒家之道的士子。
    他开始明白,为何嬴耀会安排将项羽送回故里。
    原来,这里的县令早已为项羽设下了一套“民间审判”。
    尽管表面上看似征求民意,实则由县令巧妙引导。
    项羽瞠目结舌,他不明白为何事情会变成这样,明明是嬴耀的指令,却成了百姓们的共识。
    “这世界,为何容不下我一丝生存之地。”
    他深知自己的辩解无法改变民众的看法,尤其是他之前的言行,只会加深他们的敌意。
    “推翻暴秦乃是天命所归,即使我倒下,还有无数人会继续抗争。”
    项羽不甘心地呐喊。
    几个机敏的村民闻言,却发出嘲讽:“你一个倒下,注解其他叛军已被消灭。谁会傻到和你们这帮歹徒一起行动。”
    “没错,这种无情无义之人,理应遭受严惩。”
    “两位圣天子,他们竟对我……”蓝玉目睹此情此景,心中暗自叹息,对于这种顽固的敌人,他觉得无需再做过多纠缠,让他们自食其果便是。
    昔时霸王的威名虽未能善终,但其赫赫功绩仍刻在史册之上。
    面对县令递来的蓝玉斩首令,他的眼神中闪烁着一丝复杂。
    这可是最后一个叛逆者,他的名字将载入史册,成为永恒的篇章。
    然而,蓝玉心中却泛起阵阵寒意,那些文人士大夫,下手总是如此狠辣,不留痕迹,却能在笔墨间将人钉在耻辱柱上。
    他暗自决定,以后尽量远离这群看似温文尔雅,实则心机深沉的儒生。
    他没意识到,儒家正面临一场重塑形象的危机,端木家族的事情已让他们声名大损。
    身为七品县令兼儒家门生,他明白自己肩负着维护儒家声誉的责任。
    刘基和贾诩悄然现身,他们对蓝玉的军事才能颇为欣赏,但在政事上却不愿过多干涉。
    只要蓝玉行事得体,他们愿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儒家弟子竟在暗中行动,刘基感慨道:“可见他们在学宫内受了多少打压。”
    贾诩则带着一丝幸灾乐祸:“还能不惨吗?荀夫子一人独斗群雄。”
    “作为儒家弟子,怎能无动于衷。”
    刘基苦笑,墨家召唤的人似乎有意挑衅儒家。
    夜也加入谈话,心中庆幸墨家有海瑞这样的支柱。
    他们将海瑞推上名誉巨子之位,墨家得以避开风暴。
    墨家弟子大多数都在监督院劳作,不喜学术争论,墨家缺乏辩才之人,这倒成了他们的优势。
    刘基察觉夜的忧虑,宽慰道:“前辈不必担忧,墨家在学宫中,没人会轻易挑衅。”
    夜疑惑地询问原因,贾诩笑道:“因为墨家子弟的核心力量在监督院,学宫里的大佬若敢轻举妄动,墨家会从他们的亲信下手,他们岂能不惧。”
    贾诩和刘基认为墨家此举明智,海瑞的名誉巨子地位让墨家焕然一新。
    自陛下整顿墨家后,留存的弟子虽寥寥,却更为纯粹。
    也许陛下早有此意,只未公开。
    否则,海瑞不会被调任监督院的要职,成为那里的最高权威。
    察觉到墨家的弱点,贾诩和刘基的策略如同棋盘上的妙手,为墨家注入新的活力,以免陷入其他学术流派的围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