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大周没有回头路
作者:南岳大都督   大周神相:不信东风唤不回最新章节     
    众人已经被明相的异想天开震麻了。
    “十年之内,要完成东西两线运河主干道开掘,还要细化水网沟通,使水量丰沛地区河网四通八达。
    在修建东西两大干线的同时,要充分考虑以后依托主干线进行拓展的余量,重点是确保北方运河不能断流、淤塞。”
    其他人还没觉得如何,马景明却是压力山大,他忍不住道:
    “明相,现下的西线运河是按照尽可能节省的路数做的预算,若是保留余量,就得重新调整,预算肯定要超一大截。”
    姜云逸点点头:“钱,从来都不是问题,但要花在刀刃上。朝廷要办的大事很多,先紧着运河来,但运河自己得争气。”
    马景明心中发愁,咱只管设计施工啊,那些乱七八糟的不是都归宋延庆管么?
    姜云逸看向央行二宝,吩咐道:“子明,无惊,运河债券就先发三百万万钱的吧,利钱不要太高。优先去江东淮南发二百万万,运河沿线再发六十万,剩下的在洛都发。
    筹措资金就近存入央行银库,运河开支现用现付,配合司农寺、统计司做好账目审计。”
    众人大多吃惊于三百万万的天文数字,这可是朝廷多少年都攒不出来的巨额财富,如今发个债券就能筹到么?
    姬十三诧异道:“吴郡不是抄没了百万万浮财么?”
    姜云逸道:“且先看看,若是发债不及预期,便用吴郡浮财补缺口,若是发债够了,吴郡浮财就用于吴郡产业重建,吴郡可是能下金蛋的老母鸡,尽速恢复生产是第一要务。无病手上有点钱,才好办事。”
    姬十三微微颔首。
    姜云逸道:“殿下,其实臣也不知这天下存量财富到底有多少,此次又有多少愿意动起来。少的话其实反倒好办,无非就是把公产抵押上去就一定能吸引一批。
    但臣更怕天下财富闻风而动,那才是真正棘手。因为现实的物产就这么多,地窖里的钱动得太多,通胀立刻就会炸裂。
    债券这里咱们可以把控总量,但海总那里竞拍真不知会惨烈到何种程度。”
    众人上次课都晓得了通货膨胀为何物,以及当前潜在的通胀点在什么地方,但骤然听闻此说法仍觉惊异不已。
    所以,明相认为仅靠江东淮南就能筹够大头?可以把其他地方都丢在一边不管?
    便真能做到,可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姬十三却是懂了明相的安排,既然李云中没吭声,而父皇又定下了严东吴北上,那么另一位相国大概要从淮南出了吧?这是要江东和淮南用热钱铺平通往权力核心的路。
    姜云逸接着道:
    “运河还有几件小事需要早点定。
    一个是船。老运河断了八十年,北方造船都散了,但要想办法重建起来,这肯定不能全依靠南方。
    不光要造船,还得配套成立运输公司,朝廷要带头组织起来,不能叫运河上又形成什么尾大不掉的帮派势力。一旦形成这样的帮派,就算他们不敢明着吃拿卡要,但只要涨涨价,不还是一个效果么?
    帮派这种东西,根源于底层劳力缺乏安全感,需要抱团取暖,结果又必然走上结党营私的老路。朝廷要想办法保护底层劳力,给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全感,这样就没有帮派形成的土壤了。
    最好的运输工具要握在朝廷手里,河运定价权也要握在朝廷手里,一部分船工也要握在朝廷手里,这样运河的运输就不至于出现大的纰漏了。
    只有人人都正经做营生,运河良性运作才有可能。你做初一,我做十五,人人都迫不及待趴窝吸血,这运河就算不白瞎也半废了。”
    众人神色各异,这种烂事,谁能保证管得利利索索?
    “运河上的桥,建多高才不影响通航?朝廷要定下统一的标准,不能叫地方上乱来。人口稠密处,能不能想些巧妙的法子以为折中?
    还有就是东线运河沿线乱引流等历史遗留问题治理,要先礼后兵,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进行申饬,屡教不改的,从严处置,报纸要全程跟踪报道督办。
    总之,不能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不能杀鸡儆猴,要杀猴儆猴。挑几个脑袋大、性质恶劣的砍了,就都老实了,正好资产也能充公。这事儿要廷尉寺、御史台和监察司去办。
    张自在不满地道:“这也太不讲究了,咋老叫我爹背黑锅呢?”
    众人皆是神色诡异,吴郡谋逆案那口大锅刚背上,这又有一口排队等着上身,张侯实在是太惨了。
    姜云逸淡然道:“这是廷尉寺本分,如果不愿做,那就换个愿做的。”
    张自在皱眉道:“我爹也没怎地你,你这样把人都得罪了,何必呢?”
    姜云逸仍旧不为所动:“心不在了,便是我供着哄着求着,该走的也不会犹豫。心还在的,棍子打都打不走。只看个人如何权衡利益和风险。
    张署令,你明白么?”
    如此露骨的说辞,如此严厉的口吻,许多人还不明所以。
    张自在先愕然,旋即默然。
    姬十三也神色凝重起来,再不复先前的意气风发。
    众人也陆续反应过来,各个凛然不已。
    一场风暴注定要在洛都爆发,只看烈度和广度,以及谁胜谁负。
    明相如果站稳了,自然一切仍是他说的算。如果败了,不敢想象是怎样的腥风血雨。
    “既然说到这里,那咱们索性打开天窗说亮话。
    今日就大言不惭地问一句,本相手中这权柄,便是送人,试问这天下有谁能接得住?
    本相占据最多的是朝廷执政权,这来自陛下授权,而陛下积威三十年以有今日之权势,这是陛下才有的权势,也是本相才接得住的权势。
    本相权柄第二个来源,是天下人望,尤其是士人人望、商人人望,这是本相自己凭本事凝聚的,不要说巧取豪夺了,便是本相倾囊相授,何人又能接得住呢?
    本相倒了,也只是本相倒了而已,本相手中的权势一大半都要跟随本相一起灰飞烟灭,绝对到不了旁人手里。
    如果没有了这两块,剩下的部分这满朝公卿试着分一分,看一人能吃几口?
    天下离心离德的局面下,便是议政殿死灰复燃又能醉生梦死几多年?”
    众人尽皆默然。
    “用静止的眼光看待发展的问题是极其愚蠢的,大周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了。
    不论本相在与不在,唯愿诸君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