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你说话这么脏,谢指导员能忍?
作者:贫穷的三七呀!   八零军婚:炮灰江大厨的发疯日常最新章节     
    江嫦回家的时候,牵着两头羊。
    一头壮实的公羊和一头正在产奶期的母羊。
    公羊她准备杀了过年。母羊的羊奶她的用处就多啦。
    她正和姚二芳喜滋滋地往家走呢,就瞧见自家门口热闹万分。
    巧巧带着一群女孩子正牵着当初被冬虎伤害的黑狗站在旁边看热闹。
    江嫦几个上去,发现是三排长家的狗正在和黑毛干架,而黄毛和白毛在旁边左右为难地看热闹。
    一边是继母,一边是心上狗,帮谁都不行,那就吃瓜吧。
    江嫦走近,看黑狗身上套着个小拖板车子,正和人一样瞪大眼睛伸着脖子瞧热闹呢。
    江嫦却问巧巧,“这狗是你家的?有名字吗?”
    巧巧笑眯眯道:“它没有名字,但它可会拉车了。”
    江嫦看着正和人一样看热闹的小黑,道:
    “这么可爱又会拉车的小狗,要不取名叫祥子吧。”
    巧巧和狗都被眼前黑毛鸡的勇猛给震慑到,正在欢呼加油时,自然无人回应她。
    江嫦推开院门,把院子里的一地鸡毛关在门外。
    老寡妇瞧见她牵回来两只羊,眼睛都亮了。
    “哎呦喂,这羊可真好看啊。”
    江嫦牵着两头羊朝着地窝子走去,顺便问道:
    “大娘,孩子咋样?”
    老寡妇眼睛落在两只羊身上,都不带眨眼的:
    “刚哄睡捏,现在醒了知道要找妈妈了。”
    小崽六个月,已经渐渐开始认人,对爸爸妈妈有着模糊的概念。
    偶尔要抱抱才能睡着。
    西北多养羊,老百姓对羊多少是有些情感的,老寡妇摸了摸公羊的角,又揉了揉母羊的奶。
    “妮子,这羊咋不会叫呢?”老寡妇刚说完,就听见外面的鸡鸣狗叫好不热闹。
    “汪汪汪”东北来的狗带着几分彪悍。
    “加油!加油!”是小崽子们在助威。
    江嫦问老寡妇:“大娘,你说狗叫汪汪汪,猫叫喵喵喵,羊叫咩咩咩,那鸡会怎么叫?”
    “鸡会咯咯咯?”老寡妇说。
    江嫦嘿嘿道:“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老寡妇:。。。。。
    进了地窝子,江嫦感受了一下,味道虽然冲了一点,但温度确实比后勤的猪屋要高很多。
    把两头羊拴在提前铺好杂草的地方,看着可爱的小细毛羊满,江嫦揉了揉它们的头说:
    “我挺想给你们取名字的,无奈肉串太香了。”
    羊:。。。。。。
    江嫦出窝棚的时候,几个小战士赶着小驴车过来,小驴车后面堆满了东西。
    “嫂子,这是你这次买的东西,我们帮你搬到地窖。”
    江嫦看着小驴车上满满当当的东西,倒没有执着。
    边疆冬季能买的东西极少,必须储藏“老三样”:土豆、萝卜、大白菜。
    部队集体采购,价格十分便宜。
    江嫦自然是多多益善,土豆白菜做好了也是美味的。
    东西被小战士抬了放在地窝子里,江嫦从架子上拿出来的一个大西瓜递给小战士。
    小战士都是十八九岁的孩子,他们不要,一个转身一溜烟儿地全跑了。
    江嫦把西瓜放在旁边,开始整理着大袋子的白菜萝卜。
    除此外她还买了好些坚果和果干。
    江嫦打开袋子,再次感叹边疆的物产之富饶。
    鹰嘴豆,乌梅干,杏仁,就连葡萄干都是各种颜色的,还有无花果干,零零碎碎地也装了一大袋子。
    最重要的是江嫦发现了两样前世价值不菲的干果。
    巴旦木和开心果。
    她不知道这些是人工的还是野生的,巴旦木她不清楚。
    但开心果她知道,开心果在古代叫阿月浑,树种和种植技术在唐代由伊朗传入国内。
    因为土质和天气原因,产量并不大。
    江嫦掰开一颗,放在嘴里,脆口又可口,香味十分浓郁,是品质上佳的坚果。
    江嫦一边整理,一边把自己冷库的东西往外捣鼓。
    羊蝎子补上一些,土豆红薯也放上,小米白面拿出来。
    如今家里做饭的事儿是江嫦一人张罗,地窝子的钥匙也在她手中拿。
    只要运输队出去,她总要零零碎碎地买些东西,时间久了,谁也不知道家里哪些东西是多出来的,哪些是买的。
    老寡妇说她,“你看看你,你看看冬虎娘,人家抠门抠出来半个家当。”
    江嫦撇嘴,“她又不是肛肠科大夫。”
    老寡妇虽然听不懂,但看江嫦猥琐的表情,心中知道,肯定不是什么好话。
    于是在蒋玲玉来家给孩子做检查的时候问她。
    蒋玲玉一言难尽地看江嫦,“你说话这么脏,谢指导员能忍?”
    江嫦摊开双手,道:
    “一次适应开始学坏。多次适应开始变态。”
    蒋玲玉:你家抠门扣肛门!
    ——————————————---------------------
    “妮子,小谢让人传话了,今天中午不回家吃饭,额把早上的粥和馒头热了热,咱们将就将就吃一顿。”
    江嫦提着一篮子东西出了屋子,就看见老寡妇正从厨房端饭菜。
    如今天气太冷,他们就在带孩子的炕头上吃饭。
    老寡妇瞧见江嫦篮子里的东西,眼睛一亮。
    “小江,一会儿要吃西瓜吗?”
    边疆虽然干冷,冬日新鲜蔬菜都没有,更不用说水果了。
    于是江嫦地锅子里的西瓜和哈密瓜就成了整个大院儿最稀罕的事儿了。
    谁家老人孩子要是生病了,舍得一点地就会来江嫦家要个瓜。
    当然是不白要的,江嫦肯定不收钱,都是用东西换的。
    “吃完饭我去趟医院,给蒋医生送去,她念叨好久了。”
    老寡妇眼珠子转动道:“那一会儿额给她送去。”
    江嫦摇头,“我找她有事儿。”
    老寡妇肉眼可见地失望,江嫦转身进了自己房间,拿出了一大卷布。
    “大娘,你要是想出去,去巧巧娘家,让她帮我们做几身衣服。”
    巧巧娘做衣服的手艺是整个大院认可了,用老寡妇的话说:
    “巧巧娘除了没生个儿子,是整个大院最心灵手巧的一个媳妇了。”
    老寡妇一听要做衣服,立马道:“妮子,这不年不节的,干啥做衣服。”
    江嫦端起碗里的白粥喝了一口,温热的白粥下肚,通体舒服,她懒懒道:
    “天气冷了,狗都知道换毛,咱们做几件新衣服怎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