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回京
作者:用户34418841   大明风采最新章节     
    朱元璋站起身拉着朱雄英去看奏书,朱雄英感觉很沮丧。
    那种一切被安排好的感觉让人浑身难受。
    像一个牢笼,一步一步挤压着,围拢着,让人窒息。
    爱笑的朱雄英,脸上慢慢失去了快乐,多了些稳重,多了些成熟,又多了些淡淡的忧伤。
    眉眼间多了些忧郁。
    朱雄英体验了一把朱元璋的教子方式,那是相当难受。
    朱元璋看在眼里,愁在心里。
    他也想自己的孙子和别人的孩子一样,在门口大树底下,和小伙伴们玩玩斗地主,滚滚玻璃球,下河摸鱼,上树掏鸟。
    童年,本就应该快乐。
    然而,不行。
    当快乐来的太早,将来坐在龙椅之上,痛苦就会来的更早。
    朱家子孙,一直没有退路。
    奏疏说多也不多,说少也不少,大明所有的事,都在这些薄薄的册子里,大多是朱标批阅过的。
    最多的奏书是来自军部,来自于大明科技总局。
    关于各地闹腾的事情反而提的很少。
    朱棡、朱棣奏疏说,今年鞑靼部大雪,格外大的那种,人都活不下去了,估计又要犯边,到大明抢吃的。
    济南布政司的奏疏说了两件事,一件是曲阜遭遇白灾,就是雪太大,百姓缺衣少食,因曲阜县令赈灾不及时,已经冻死了百姓,出现了流匪。
    第二件事还是因为曲阜,拉去的赈灾粮被百姓哄抢,赈灾官员失踪。
    正在调拨第二批赈灾粮,希望朝廷能派兵护送,然而李文忠去北直隶戎边,济南府无兵可派。
    沐英的奏疏说安南至马六甲一路,多有不法,流寇凭借地形,时常出来打劫商队,以至于修路并不顺利。
    汤和抽调兵力剿匪。
    邓俞未出大理就病倒了,在当地疗养,傅友德不得不带兵西上,兵指大理王。
    大理王派使者去金陵求和,使者在金陵还在谈,段得功竟然发动叛变。
    控制全国兵马十万人,和傅友德打起了游击,山高林密的大理,傅友德一时间进退两难。
    沐英的意思是,继续抽调大军支援傅友德。
    蓝玉的奏疏说常茂患病,回金陵疗养,希望陛下调人补缺。
    朱镜静的金陵商贸还有点好消息,订单依然给力。
    商贸在全国各地开了连锁,生意兴隆。
    但是销售点还是不能普及到农村,奏疏说能不能把兵部的公社利用起来,代销商品。
    朱标同意了,但是修缮扩大公社的钱要金陵商贸出。
    朱镜静奏书递到朱元璋这里,意思是要卖就卖,不卖拉倒,老娘还看不上你那三瓜俩枣,公社给房子就铺货,不给就不铺。
    朱标没批阅,让朱元璋拿主意。
    朱元璋在眯着眼假寐。
    朱雄英继续翻奏疏,看了一会两份奏疏拿在手里沉思。
    一本是徐本的奏疏,炼钢厂出铁十二万吨,广州船舶制造收了十万吨,少了二万吨。
    这二万吨去哪里了?
    朱雄英把桌子上的奏书翻了一遍,也没有看见去了哪里?
    不过户部提了一嘴,苏州缺铁,调拨,用于助农。
    朱元璋闻到饭香坐起身道:“什么味,好香啊!”
    杜安放好饭菜,恭敬退出门外。
    朱雄英翻开最后一本奏疏,越看越皱眉头,一时间红楼梦雨村形象蹦出脑海。
    此雨村非雨村,这个叫甄雨村。
    在山西做监察使,官至六品,希望大校的学生,因正直聪慧,朱标亲自指派的官员。
    只身前去陕西。
    万万没想到,一群人闯进衙内,硬生生打死了甄雨村。
    也不知道打人的多大能量,硬生生压住风声不报。
    锦衣卫,校检司像是哑巴了一样,官员也沉默,兵部更是装聋作哑,监察御史死了一个月,竟然说是疾病而死,都察院奏疏递到太子朱标那里,让朱标太子再安排官员补缺。
    朱标想了想,这个甄雨村只到任半年,走的时候身强力壮,一顿能干七碗面条,今天你给我说病死了,他撑死的吗?
    朱标脚指头想想都不信,派人去查,接连去了三波密探,音信全无。
    朱标怒了,直书朱樉,只有三个字:“弟反乎?”
    朱樉回信,甄雨村就是病死的。
    看的朱标是两眼充血。
    气的是头顶冒烟。
    老子没问你甄雨村的事,你这是不打自招啊!
    朱标虽有猜测,但是不知道甄雨村怎么死的。
    这事算是完不了,要不是朱元璋不在金陵,当天朱标就杀到山西了。
    该来的还是来了,有人开始对希望大学的学子动手了。
    吃着饭,朱雄英看着朱元璋的脸色。
    朱元璋一点都不担心的样子。
    朱雄英还是问道:“皇爷爷,二叔那里死了人。”
    朱元璋点点头。
    吃过饭,朱雄英拿着朱标的奏疏道:“皇爷爷,你不看看?”
    朱元璋叹口气道:“回京吧。”
    朱雄英皱眉,怎么不出海了?
    一件小事而已,只要朱元璋开口斥责,朱樉必定交出凶手。
    从来没有见过朱元璋如此偏袒朱樉。
    朱雄英更加惊讶的是,朱元璋让御驾乘船,自己却带上护卫秘密走了旱路。
    每天不停的快马赶路。
    没到金陵,锦衣卫传来消息,朱标病了。
    这次很严重,吃一口吐一口,腹痛难忍,大医们束手无策。
    朱元璋催马更急。
    三更时分刑部大牢。
    李善长躺在草垫上睁开眼睛,门口传来铁链的哗啦声。
    灯光亮起,一大一小两个身影站在牢门之外。
    牢门推开,李善长跪地磕头:“罪臣李善长拜见陛下。”
    毛骧搬来椅子,朱元璋坐下,朱雄英站在一边。
    朱元璋这才问道:“是谁?”
    李善长抬起头,嘴角弯起弧度:“陛下也不知道是谁?”
    朱元璋并没有说话,看着李善长,轻轻叹口气。
    李善长哈哈大笑:“陛下,你也会伤心吗?你也知道伤心?你杀人的时候,你的儿子是儿子,别人的儿子就不是儿子了?”
    朱元璋面无表情,像是没有听到李善长讥讽之语:“你也不知道?”
    李善长像是被掐住了脖子,张了张嘴,最终什么也没说。
    朱元璋站起身道:“哎,为什么非要逼朕?逼着咱去杀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