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大明不养闲人
作者:用户34418841   大明风采最新章节     
    直到砍下残废里长的头颅,里长仍然站着,口中大喊:“陛下有令,死战不退!死战不退!死战不退!”
    百姓害怕,百姓恸哭,百姓撕心裂肺,一个残废的年轻人就这样被活活的折磨死,不知道他来自哪里,也不知道他是谁的儿子,更不知道他是谁的父亲,谁的丈夫。
    他为了护住百姓刚分的土地,死了。
    他死的时候,一直喊着是陛下的兵,这里就是他的战场。
    有百姓飞奔报告给乡长,乡长没有说话,他们看到年轻的乡长沉默,像即将喷发的火山。
    奏疏递到徐达和吴琳手里,徐达一脚踢碎兵部大门,夜里闯进乾清宫。
    朱元璋咬牙切齿,把朱标又打了一顿。
    那一夜外面很乱,比暴风雨还要乱,百姓关着门不敢出来,只听见人喊马嘶,奔腾的声音如苍天之怒!
    太阳升起来了的时候,百姓推开家门,百姓们看到昨天折磨里长的那些人,街痞,无赖,家丁,打手,还有地主士绅一家老小,全部被剥皮,填草挂在树上。
    树底下站着一个新的年轻人,他断了一条胳膊,滴着血。
    脸上都是刀疤,正在用另一条完整的胳膊挖坑,坑边上是昨天被折磨致死的年轻里长,身体的零件,还不齐全。
    他挥挥手道:“我是陛下派给你们的新里长。”
    百姓们泪流满面,看着新里长站在那里。
    里长的身影,慢慢和升起的太阳重合,光芒万丈。
    他们都是陛下的兵,这里是他们的战场,虽然他们残废,可是他们为了陛下和百姓,死战不退!
    宋濂叹口气,既心疼又无奈。
    军队最大的利益代表是谁?大帅,眼睛都在看着,国公爷们不吭声,等于默许。
    下面的人更不敢说,朱亮祖可能不同意,现在呢?也不知道发了什么疯,自己提刀子干自己一起喝过酒,泡过妞的兄弟。
    无语。
    分田到户,承包到产,十年不变。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朱元璋成为最大的地主,百姓成为佃户。
    只有两人的合同,不让第三人插手。
    里长和乡长都有兵部安排,强军富民走向正轨。
    地方官员敢抢?
    里长,乡长直接摇人,打死!
    顿时一股彪悍之风扑面而来。
    兑过水的儒家,孔老二八块腹肌又回来了。
    宋濂亲眼看到一个秀才去要地。
    秀才一户只剩下三十亩,秀才不愿意,上告。
    道同按察使,驳回告知:按人头分地,律法改了。
    秀才归家,强要土地,年轻里长拎着双拐,指着墙上的大标语问:“认识字不?”
    秀才诺诺不敢回话。
    分田到户,十取其二,十年不变,陛下亲封,不服打死。
    强加其税,乱棍打死。
    家庭手工作坊不交税,强征暴敛乱棍打死。
    养鸡养鸭养猪不交税。
    大明土地不谈判,不买卖,以身试法者杀十族。
    不割地,不和亲,不赔款,不称臣,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朱元璋立。
    ……
    一条条标语看的秀才胆战心惊。
    秀才摇人,闹事,年轻乡长发话打半死。
    秀才伤好,里长与其商量:“你手无缚鸡之力,肩不能扛,手不能挑,不如村里给你建个学堂,你教娃们念书,村里百姓帮你种地如何?”
    秀才一想,这事好,教书的同时还可以读书考取功名,大善。
    乡长一看,这是打服了。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就是这个时候开始的。
    乡绅,士族不服分地。
    乡长摇人,朝文夕死,太阳升起,片瓦不存,乡绅站在废墟上哭爹喊娘。
    告状的纸片雪花一样飞往朝廷,大呼冤枉,历朝历代没有这样干的,你朱元璋这样干,我们骂死你。
    然而刚刚组成的朝廷班子,那是真铁板一块,告状都出不了广州府,道同把状纸直接仍给监察使衙门,徐本抓人,解决不了事情还解决不了闹事的人?于是,炼钢厂的文化人越来越多。
    即使有状纸进了南京,也被刑部顾礼压下,朝廷那么忙,一个胡惟庸案还处理不完,那有空管你鸡毛事。
    涂节咬牙切齿道:“这就是人祸,我要上奏疏参朱亮祖和徐本,不当人子。”
    陈宁冷笑:“这会可怜他们了,他们强征暴敛的时候你怎么不上奏疏?看看他们几辈子都花不完的家产,就靠他们几十口人种地,多少年能积攒那么多?都是民脂民膏,也没见你参过。”
    宋濂叹息,也不计较陈宁的胡搅蛮缠,毕竟,站在地主的立场上,他们也是无辜的,有钱并非都是罪过。
    若是有钱人都有罪,是不是大家一起穷才光荣?
    任何一个朝代,贫穷都是不对的。
    涂节奏疏直达天庭,把朱亮祖和徐本骂的一文不值,简直成了大明的窃国之贼。
    作者没文化,只能一句卧槽赞叹涂节的精美文章。
    朱元璋大怒,骂士族地主不知好歹,让朱标再次举刀。
    朱标没理他:“饿他们半年都老老实实种地去了,都是百姓,不忍杀之。”
    地多人稀,剩余土地全部充着兵屯。
    兵部王琳见人就笑,嘴都咧到耳朵后面了,太富裕了,百姓的地退役军士看着,一粒粮食也要收仓,军屯的地也看着,有军屯的地,打仗不要朝廷一粒米。
    太富了,哈哈。
    可劲造,当兵的原来一天两顿,现在改了,一天四顿,都养他娘的膘肥体壮。
    王琳打定主意,要是广州试点推行成功,其他地方也要按照广州改,先改淮河以北。
    里长三年一选,每个村都有当兵的,也有退下来的,三年一选全凭自愿,乡长可是一年一换。
    都是在编百户长,他们还要立功,哪有时间去管理百姓?
    到时候肯定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