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大明的太阳
作者:用户34418841   大明风采最新章节     
    皇爷爷,孙儿说句大不敬的话,有钱不强军留着割地赔款,然,坐等王朝覆灭,不亏吗?
    土地收归国有,不管士族豪绅,按人头分土地,不种则不吃,敢反,大不了孙儿陪着皇爷爷捡起破碗,再杀他个朗朗乾坤!
    孙儿觉得朱亮祖不可杀,可为贼,大明之贼,给其船,给其兵,让其去抢,世界之大,金银无数,不抢留给蛮夷过年吗?
    皇爷爷,要过年了,又长一岁。
    日子就是这样,一天一天,批不完的奏疏,看不完的折子,不知道什么时候,白发满头。
    回首往事,可还曾记起曾经的梦想,琐事缠足,身心皆疲,留下的都是遗憾。
    孙儿不懂大人的世界什么样子,精不精彩。
    在孙儿眼里,他们贪,就去国外贪,封其爵,封其侯,封其国。
    他们要抢,世界之大,去外面抢,何必抢大明百姓这一亩三分地,半碗口粮?
    仰天星空,浩瀚无垠,不知道星空的另一边,是不是也有一个大明,他们是不是也有一个皇爷爷?
    他们的皇爷爷,是不是和我的皇爷爷一样光耀万古?
    精彩人生,精彩世界,人生何处不精彩?
    想我大明,战将无数,他们的风华绝代,怎么可以就在这里结束?
    任凭风吹雨打,垂垂老矣?
    精绝绝艳的战将徐达,汤和,邓俞,郭英,李文忠,富友德,冯国胜,蓝玉等等,哪一个不是活着的绝世名将?
    比起历朝历代之名将,他们不逊分毫。
    他们还年轻,上的了战马,拿的动刀枪。
    生为大明战将,死为大明战魂,大明战旗就应该迎罡风咧咧而不倒。
    世界之大,寇可往,吾亦可往。
    愿,今生和大明一起,不留遗憾。
    孙儿手腕疼,歇了。
    皇爷爷保重身体,朱雄英叩上。
    通篇白话文,朱标读完,每每想起,仍然感觉热血沸腾。
    这封家书,通篇提了俩字,土改,出海。
    这是要天下豪绅,地主的命,也是要朱元璋的命,朱元璋是最大的地主。
    自从朱雄英离开金陵,每天都会写信,有时候,朱标甚至不管不顾杀了吕氏,让朱雄英返回,可是不能,回来又结局难料,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想一想,不就是像朱雄英说的那样?和吕氏争,和朝中大臣争,和武将争,和文化人争,争来争去,也就争这一辈子,然后呢?
    自己争完了,朱雄英继续争。
    争来争去,苦的只是百姓,然而百姓却不知道为什么苦。
    朱元璋皇帝对百姓掏心掏肺,最后李自成领着百姓对着朱由检掏老二,蛋黄捣稀碎,蚯蚓劈两半。
    奉天殿没有人说话,呼吸都显的小心翼翼。
    朝堂大臣也明白朱元璋的把戏。
    能站在这个地方的,哪一个不是人精?
    能做到四品官员,思想高度不是普通人能够理解的。
    他们早已经不被情绪所左右,也许只有小孩子才会激动,向往,愤青。
    他们要的只是利益,为了利益而战,为了利益去争。
    为利狂,为利疯,为了利益咣咣撞大墙。
    出海就要剿倭寇,征云南。
    发动战争就需要钱,粮食。
    哪里来?
    百姓没有,只有士绅出。
    朱元璋是明明白白告诉各位,老子要动你们的利益了。
    士绅要利益,朱元璋想动他们的地。
    那些国公,勋贵的地也要收。
    以后封地将彻底成为回忆。
    朱元璋想过,这里面有多难。
    那些做臣子的愿意吗?士绅,地主怎么想?
    那些爵爷,侯爷,国公怎么想?他们会让动地吗?
    朱元璋睡不着,马皇后也睡不着,大明最聪慧的女人,也没了主意。
    朱标也睡不着,千头万绪,倍感焦急。
    三个人有心无力的走进马皇后的坤宁宫。
    朱标把朱雄英的信摊在桌子上。
    三个人相对无言,默默的想着心事。
    朱标犹豫着,拿着毛笔,把一些不重要的画画掉。
    朱元璋把朱亮祖那一段画掉。
    马皇后把其他的也画掉,最后就剩两句。
    土地分给百姓。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朱元璋犹豫着,笔尖在两句话之间徘徊着。
    天光放亮,马皇后叹口气道:“我困了,就这样吧。”
    朱标眼睛晶亮,盯着最后一句话。
    朱元璋道:“标儿,你选好了?”
    朱标笑了,笑的很开心:“父皇,没有一个朝代可以万年,但是他们的名字可以,我选好了,哪怕是头破血流,哪怕是我们去要饭,我认了,世界那么大,我也想去看看。”
    朱元璋哈哈大笑:“那好,我也选好了,有我在,要不了饭,放手干吧!”
    朱元璋大笔画过。
    只留下: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马皇后嘴角上扬,慢慢进入梦乡。
    朱元璋和朱标父子站在坤宁宫门口望向泛白的东方。
    朱元璋道:“标儿,你在看什么?”
    朱标轻声道:“希望和冉冉升起的太阳。”
    朱元璋笑的很开心。
    是啊,开学府,开海路,扫海盗,分土地,安广东,征云南。
    短短四个半月,比自己五年做的都多。
    一个广东省能给养一半朝廷。
    一个朱亮祖将死之人,一个按察使徐本罪无可恕,加上一个道同知县,带着一个锦衣卫头领,竟然办成千百年来不可能办成的事。
    都说我朱元璋好杀,比起大孙子,我还是太仁慈。
    多少豪绅,多少地主,多少官员,抓的抓,充军的充军,然而整个广东省却无一人反,无一个百姓骂。
    这不是民心,这是什么?
    让百姓吃饱穿暖,百姓拼了命的给你干。
    朱雄英给百姓希望,百姓还给朱雄英一个太阳,光照大明。
    子孙三代,走的路和朱元璋一模一样,要么不做,做就做绝。
    朝廷里一幅幅面孔尽收眼底,有人不舍,有人挣扎,有人害怕,有人咬牙。
    那么反过来想,不打仗,不出海是不是就没有这些破事?
    所有人的目光一起看向几个武将。
    他们的态度才最重要。
    朱元璋也冷眼看着四兄弟,徐达继续围着地图,点着算着。
    像一幅无声画面,徐达伸出四个手指,兵分四路,一人一路。
    汤和摇摇头,握着拳头,两路齐进。
    郭英挤眉弄眼,斜看朱元璋,意思是不能让他去抢功劳。
    邓俞点着徐达的胸脯,让徐达上。
    徐达可不管现场安不安静,别人都在想啥。
    张口就来:“上位,要是打马六甲,你去不?”
    朱元璋嘴角挂笑,哼哼:“你说呢?”
    徐达立马不干了:“上位,大明那么大不够你折腾的啊?你去了我们干啥?”
    “况且你去了,家里谁管?刘伯温都死了,没人看家啊?你不怕元庭把家偷了?”
    朱元璋扶额:“徐达,你觉得征云南需要多少粮草军械?”
    徐达掰着手指头算着。
    朱元璋摆摆手道:“让兵部算吧,若是没有别的事就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