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大明水师
作者:用户34418841   大明风采最新章节     
    朱雄英好像累了,缓缓气继续道:“我向你们推荐一人,若是他能来,定能顶上千军万马。”
    话音一落,
    众人心里已经明白,只有俞通渊不明白。
    俞通渊眼睛一亮,
    常家兄弟来水师,自己心里清楚。
    常家兄弟勇猛,有他们一旁协助,俞通渊欢喜的紧。
    至于蓝玉当帅,俞通渊觉得本该如此,世子的亲舅老爷,他不挂帅那才危险。
    要是再有一个智勇双全的来海军,俞通渊求之不得。
    俞通渊急忙问:“世子殿下快说,俞通渊喜欢的紧。”
    朱雄英笑道:“毛骧。”
    俞通渊呆住了,感觉一个头两个大,亲军都尉府,指挥使毛骧?
    朝中无不谈指挥使毛骧变色,真是小儿止啼,百官胆寒,朱元璋第一铲屎官。
    妈耶,这是要了老命了,毛骧来,是我说了算还是他说了算?
    朱雄英看着目瞪口呆的俞通渊大笑,顿时咳嗽连连。
    王景弘赶忙扶背,抹胸,好一会朱雄英才好一些。
    脸色微红道:“他是给你们刺探情报的,只负责于你们水师,朝廷事务已经做了交割,以后和锦衣卫指挥使再无干系。”
    话说到这个份上,俞通渊也无话可说,看一眼蓝玉,好像他并不反对。
    俞通渊突然就悟了,我是不是傻?
    这屋子里有一个算一个,全是朱皇帝的心腹,毛骧也是。
    也就是说,自己莫名其妙的走进了这个小圈子。
    这是多少人做梦,都进不来的。
    俞通渊和蓝玉本就是过命的交情,挡过箭,泡过妞,兄弟之间毫无间隙。
    俞通渊想通一切,哈哈大笑,满口答应。
    蓝玉拍拍俞通渊肩膀。
    那意思是,兄弟,从今往后,咱们就一条绳上的蚂蚱了。
    众人又聊了一会,促进一下感情,看世子困的不行,各自散去。
    王景弘看着熟睡的世子,掖掖毯子倍感焦急。
    这些天,世子所为,自己看在眼里,世子小小年纪,脑袋里面的东西匪夷所思,不是亲眼所见,打死王景弘也不敢相信。
    真是神仙手段,仙人下凡。
    每天,一封家书递往金陵,虽然自己看不到内容,但是从朱元璋的回信态度上看,朱元璋是非常满意的。
    能和朱皇帝讨论问题,并且朱皇帝还赞同其一些看法,就这份心智天下间哪个能比的了?
    更关键的是,能把朱皇帝拍的舒舒服服,朱雄英要是做官,只要心思正,绝对前途无量。
    会办事,会来事,方方面面还能想到前面,会替别人想,还有一颗爱民之心。
    更关键的是,他开口必先想大明,和大明百姓。
    这高度,这出发点,天下人已经输了一半。
    君不见,世子才五岁啊?
    更让王景弘佩服的是,世子好像没有私心,他从来不说自己想要什么,想吃什么。
    王景弘给他吃馒头,干的湿的都不嫌弃,哪怕丹阳救助百姓,大锅里的白粥,世子吃的都津津有味。
    逃难百姓有几个干净的?
    和楼英一起给百姓清理流脓伤口,喂药,没有一点做作的样子。
    那份认真,让楼英都感叹。
    小小年纪,躲避吕氏,眉头都不皱一下。
    出了皇宫,藏身于常府。
    最后出金陵。
    思路清晰。
    一点不拖泥带水。
    蓝玉和常家三兄弟,于世子那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拼了命保世子理所应当。
    可是,朱雄英能够隐隐压蓝玉一头,让蓝玉真心拥护,这不只是一份亲情在里面。
    这还要真心和谋划。
    面对看不见的危机,也不得不躲。
    作为校监司大总管,密探遍布,没有人比王景弘更加知道。
    朝廷里胡惟庸势力占了一半,皇宫里太子妃势力又占一半,加上吏部吕本,皇亲国戚,国舅,培养多少自己人?
    看不见的刀光剑影,隐藏在暗处的舍命一击,世子爷只要在金陵就躲不开,哪怕常府也不行。
    只要朱雄英死了,朱允炆顺位,那么吕氏立即就转危为安,因为陛下没得选,再恨也不能杀了未来皇帝的亲母。
    吕本不但不死,陛下还要权力倾斜,以保朱允炆将来帝位。
    吕本和胡惟庸没牵扯吗?
    一个丞相,一个吏部尚书,官员任命都不过两人目。
    只是现在没有人敢把他们俩咬一起,还是顾及皇家脸面,害怕牵涉到太子朱标。
    死就死了,死了自己家人保全。
    若是咬了吕本,在牵涉到太子妃,太子名誉受损,陛下颜面尽失,那还不杀三族,九族?
    王景弘能看清这些,那些被关在大牢里的官员,也不是省油的灯。
    能把书读到举人,进士,没有一个傻子。
    他们更能摸清脉络。
    朱元璋让王景弘寸步不离跟随世子,又怕出意外,又安排吴影跟随,宁愿自己身边力量不足。
    最后还不放心,又让世子南巡,五百精兵护卫,蓝玉,常家兄弟亲随。
    就为了暗处,无处不在的一双双眼睛。
    世子小小年纪,小小脑瓜子,没出金陵就开始自救,先是把楼英推上神坛,以楼英的影响力聚集太医院众太医,收拾人心。
    把整个太医院所有太医拧成一股绳,没到苏州就开始学府计划,一步步算计拿下陈友谅宫殿,来办中医学府,再次聚拢天下英才。
    果然世子在金陵太医院的布局出现效果,太医们纷纷跑来苏州出谋划策,又加上聚拢而来的王履,戴思恭,和天下名医,这里面很多名医都是陛下请都请不来的,而现在,为了一个药神虚名,甘愿牛马。
    那么多名医会诊,这才彻底医好世子。
    吕氏真是狠毒,但是,吕氏万万没想到,世子会有今天的神仙手段。
    集天下之名医,强去药毒。
    但是,现在世子的布局,王景弘看不懂了,训练水师,莫非要打仗?打倭寇?
    建功立业固然好,可是打倭寇对世子自身利益也不大啊?只能锦上添花而已。
    况且朝廷现在是两线作战,傅友德的吐蕃,北方鞑虏。
    新建水师营,不是说说而已,那需要更多的钱。
    水师不是一人发个砍刀就能上战场,那需要更多的军备和补给。
    技术含量很高的军种。
    每一艘战船,都是天文数字。
    打赢了还好,若是输了?
    这钱和扔水里有啥区别?
    即使打赢了,倭寇一群强盗,一哄而散,有什么钱?
    若是倭寇游而不击,你是打一年还是十年?
    大海太大了,靠一支水军,如大海之浪花。
    出击倭寇,不管输赢,都是赔本买卖。
    到时候朝廷攻坚蓝玉,奏疏满天飞,蓝玉如何自处?
    莫非世子想出海,开海市?
    用水师护商船?
    王景弘心跳慢了半拍,王景弘喜欢大海,自从见过大海,对大海就非常着迷和向往。
    在皇宫,收集海洋书籍,每本不读上几遍都睡不着觉。
    也许深宫大院待的够久,骚动的心经不起大海撩拨。
    也没见世子爷和别人讨论海况啊?
    平时世子和高启谈话,都是拉家常,高启是有才学,可是比起世子他提鞋都不配,世子为什么还亲近于他?
    这些想不通就不想,可是世子身边的人都有事做,我王景弘啥事没有,这?
    自己怎么就融不进世子爷心里呢?
    心里苦,难受,香菇。
    王景弘叹口气,走到外间打地铺,一觉到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