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重利相请
作者:孤舟钓手   从高武水浒开始的无敌人生最新章节     
    次日一早,心圆意满的王庆田虎方腊三人,带领手下各归属地。
    程卓亲送几人登船。
    “不必再送!”
    王庆回身朝程卓拱手道,“还望寨主谨记在心,在下身家性命都担在寨主身上了。”
    “哈哈。”
    听王庆说得煞有其事,程卓大笑起来,“王兄大可放心,盟约已成,你我当为兄弟。为兄必不会放任不管。只是莫要忘了答应送来的东西。”
    眼下,程卓俨然携大势,已成四寇之首。
    “保重。”
    王庆见程卓如此顿时哑口无言,没想到程卓竟然当众说开此事。
    不过他也不是小气之人,否则也不能从一介草民混到如今占据一方的豪雄,此事早已敲定,他便不惧传出风声来。只是他还是要些脸的,当即拱了拱手,不再多说。
    “程兄!”
    方腊田虎也朝程卓拱手拜别,方腊更是开口相邀,“程兄得空,定要往江南一行,再次一观我江南教中大小。”
    更是亲自答应道,“十万石粮食等我回去,一定送来。”
    “一定一定,那就有劳了。”
    田虎也是说道,“在下河北之地西夏寨主少去,来日得空你我定要喝上一杯。五百马匹之后便到,程兄稍候。”
    三方皆是许以重利,程卓才松了口,当然也不是真的只进不出。
    “答应诸位的兵器过些时日,梁山一定送到。”
    “请。”
    四人说得融洽,但时辰已到,四人再次拱手拜别。
    待三船远去,站在一旁的朱武才开口道,“几人这般作派,必定有所图谋。哥哥,虽与其结盟,但不可不防啊!”
    许贯忠沉思片刻后,微微一笑道,“王庆方腊等人都是聪明人,他们必然也有自己的考量和目标。但眼下,我们梁山众兄弟以一己之力对抗宋廷,他们若想有所成就,梁山也是他们的唯一选择。这也是此番他们提出结盟的原由。只要梁山一日不吃败仗,这些贼子便不敢轻视我们,更不敢背叛我们。最少,近些时日当是无恙的。”
    “贯忠此言甚是!”
    程卓也是笃定于此,才敢答应与三方结盟。
    卢俊义忍不住插话道,“在下也对王庆等人的意图有所怀疑,恐怕只是想要借咱们梁山的名头躲避风头,寨主务必小心应对。”
    不仅卢俊义有此想法,其余兄弟也都神情各异,显然不觉方腊等人真是真心结盟。
    非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实在是梁山走到如今这一步,众人也算是见多识广了,哪怕再是草莽的汉子,也该学乖了!
    程卓微笑着点头,“诸位放心,我并不打算完全信任王庆等人。但眼下大事未定之前,我与他们所做之事都有着共同的结果,就是挑战朝廷的统治。眼下,我们虽然势头大盛,却也彻底成为朝廷的眼中钉,肉中刺,尚且需要他们的力量来做遮蔽。他们联盟之势已经初步成型,再等梁山一些时日,无人可挡。”
    王庆等人利用梁山,程卓又何尝不是在利用他们?天下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程卓如此言语,顿时让弟兄们信心大涨。
    “好了!”
    见众人如此,程卓便道,“想要梁山真正成为联盟之首,立于不败之地,实力才是重中之重。”
    转头对卞祥说道,“上次虽然击败了高俅,但上山弟兄也有不少损伤。现下林教头暂未回复,由你统领山上马军,智深师兄,步军便交由你来操练!”
    “其余各人,配合卞祥兄弟,打造精锐之师。等林教头,丘教头伤愈回归,便重组梁山大军,成四军十二营,各自前去准备吧。”
    听着程卓说了如此重要之事,众人神情瞬间凝重起来。当下也不再这码头前逗留,纷纷朝程卓拱了拱手,各自回营操练兵马。
    一个个脚步飞快的生怕晚人一步。
    尤其是几位心思稍快的头领,心中已有计较。
    “等林教头回来,必然已到通神境,那四军必然是卢员外,丘周两位教头,再和林教头一起,四位通神境统领四军。其下十二营,那必然得从我们之中挑选。我定然得弄个统领。拼不过通神境的几位,其他人我还怕了不成!”
    梁山之上虽然一团和气,但竞争总是存在的,眼下要分出四军十二营来,定然是山上头等大事。
    如此,谁肯慢人一步?
    ……
    且不说梁山之人在程卓一番言语之后斗志昂扬,京城之中,却是人心惶惶,百姓心中沉闷,混混度日。
    “轰。”
    一阵杂乱之声从御书房之中传出,门外侍立的太监早已吓得浑身颤栗。
    “混账东西,混账东西。”
    赵佶难得有如此失态之时,但自上次廷议应对梁山之事后,这已不知是第几次了!
    “朕不发兵去讨,他竟还敢犯我州府!”
    赵佶坐在书房里,心中充满了愤怒和不甘。梁山泊最近袭扰东昌府一事还是传入汴京,这让赵佶怒火中烧,一气之下将手边的奏折和书稿扔在了地上。
    大臣们见状,连忙上前安抚,纷纷赔罪解释。
    首相王黼走到赵佶的身边,面带忧色,劝赵佶息怒,更是开口道,“圣上,梁山如果仍在劫掠州府,说明他们仍然是一伙草寇。或许只需给予一些重利,他们就会收心。”
    但赵佶对此显然已经失去了希望,早先朝廷已经多次去招安梁山,都已被拒。再去,恐怕也没有什么好结果。
    况且!
    他此前不是没起过招安之心,只是高俅身死在前,满朝文武,谁敢前去?
    就在这时,见赵佶眉头紧锁,太尉陈宗善躬身下拜。
    “圣上,臣愿意亲自去梁山招降,为朝廷增添兵马,以应对即将开始的辽金之议。”
    赵佶闻言大喜,没有想到朝中还有如此忠心的官员。
    “爱卿请起。”
    赵佶连忙让人扶起陈宗善,大喜道,“爱卿可尽快招降梁山,一应所需都将满足。若能功成,朕有大赏!”
    陈宗善听闻赵佶之言,心中也是大喜。“如今蔡太师失势,高太尉身死,童疏密远征未归。如果能够成功招降梁山,今后必然能青云直上,哪怕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非不可。但此行也非易事!”
    陈宗善虽是立功心切,却也不是什么无知鼠辈,前番几次招安不成,他敢去,自是有点把握的!
    当下陈宗善又朝赵佶拜了拜,“圣上,那群贼寇定然贪心不已,是以微臣想请一道诏书,许以高位重利,定可成事。”
    “好!”
    赵佶眼下也顾不上那许多,只要能招安梁山,那就万事大吉。
    赵佶当即给了陈宗善诏书,又派了行仗,仆从,浩浩荡荡往梁山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