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田渊寄信回来了
作者:珠珠不是朱朱   田螺精穿到七十年代最新章节     
    田渊看家里面低沉的氛围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看着眼睛都哭肿的林美玉,他安慰道:“妈!你哭什么,我这不就是去上班儿的嘛?而且这次离家近,说不定哪天休的假期长一点,我就坐客车回来了。”
    “行啦,孩子去挣钱是好事儿,有什么可哭哭啼啼的,再说了田渊都这么大了,出去闯荡闯荡也正常。”田老太看不下去了,她经历的事儿多,不觉得田渊出去是一件多么大不了的事。
    这不就跟在县城里边儿当工人一样吗,只不过田渊他可能放假的时间少一点儿,工作的时间长一点儿,不能经常回来看一看。
    林美玉也是能担事儿的,虽然一想到田渊这次走不知道又要走多长时间,但她哭了一会儿发泄了一下之后情绪就好了。
    “你就放心出去吧,家里面这边你不用担心,我们都好好的!”
    田立松把自行车擦干净之后进来,伸手拍了拍田渊的肩膀,“时间不早了,我们赶紧走吧,一会儿就赶不上车了!”
    田渊点了点头,拿起放在地上的行李,又跟林美玉他们说了几句话之后,和推着自行车的田立松一起走到门外,坐上自行车后座他们两个人就走了。
    田甜他们回到家里面,也没有多少功夫让他们继续低沉下去,家里面还有一大堆活儿呢,没多久林美玉就缓了过来,打起精神来和陈桂花,田立林他们两个人一起上山去捡柴火。
    田老太和田甜就在家里面儿把个头特别小,还有伤的地瓜全都挑出来,烀熟准备晒地瓜干儿。
    田老太这几天可着急了,马上就要入冬,既要捡柴火,山上还有那么多山野货没捡呢,这地里面嘛面还有好多菜没抠,家里面也一大堆事儿要干,又要晒皮干咸菜,还要晒土豆干儿和地瓜干儿,还要腌咸菜,腌酸菜,然后白菜还在地里种着。
    这活儿一个接着一个的,偏偏还没有多少时间。
    等把地瓜和土豆全都糊熟了之后,那些个头特别小的地瓜崽子直接拿到外面晒就行,个头大一点儿的地瓜和土豆还得切成片儿,再晾到外边。
    院子里面晒了不少东西,又是葫芦皮,就是山红皮干儿,还有田老太前几天穿的沙果干儿,也没有多余的地方让他们晒地瓜干儿了。
    田老太拿着鸡毛掸子把院子的墙头上边扫了扫,把灰尘全都掸下去,然后把地瓜铺在墙头上边儿。
    也幸好他们家的墙头都是用石头块垒起来的,不像有的人家墙头都是用黄泥堆的,也就不怕粘上泥。
    至于放在墙头上会不会埋汰啥的,也就是有点儿灰,吃下去也没啥大事儿。
    这个时候的环境还是比较好的,既没有汽车尾气,也没有后来各种各样的污染,就算上面沾了一些尘土,扑喽掉也就可以吃了。
    他们把前院儿院墙上全都摆满了,才把地瓜片儿和土豆片儿摆完。
    摆完之后那剩的那几条被子也都晒干了,田甜又和田老太把那个被子浆洗完,又给抻直晾上。
    另外两床已经将洗完晒干的被单,就直接拿到屋子里一会儿给缝上。
    这洗完的被单儿特别的硬,之前田甜也不知道为什么非要把这好好的被单儿弄得那么硬。
    后来才知道这样将洗完之后,面粉的水就会把被子的缝隙给填满,这样脏东西就进不去被子里边儿,洗的时候也就不费劲。
    而且这样被子保存的时间也能久一点儿,不至于过性儿,现在一床被子才能用十好几年还不坏,有的甚至能用二三十年。
    晚上林美玉他们回来,田老太已经把那两床被子缝好了,外面浆洗好的其他被子也都干了。
    今天晚上也有二人转,就在他们大队了。
    田宝宝和田卓难得回来没有去打猪草,而是直接回家。
    等做完饭再吃完饭,已经五点半了,田宝宝和田卓迫不及待的就搬着小板凳儿,又顺手捞了几个小地瓜崽子,就跑去看二人转了。
    虽然林美玉他们也挺想过去看的,但是今天晚上得把被单儿给缝上,要不他们晚上就没得东西盖了,所以不打算去听二人转了。
    缝被子是正事儿,陈桂花也没有怨言。
    田甜喜欢看他们缝被子,就也没去听二人转,而是急急挨挨的缩在他们旁边,一边吃着没晒干的沙果干,一边看书。
    当然她看的肯定不是她从废品站淘回来的那些书,而是初二时候的语文课本。
    这几科里面就语文对田甜来说最简单,现在考试都考红宝书上的语录内容,语文书上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只要把这些文章全都背下来就行了,而甜甜最不怕的就是背东西。
    等到外面天渐渐的暗了下来,田老太拿出煤油灯点着放在一旁。
    “你这个腿给我悠着点儿啊,到时候把我灯给我卷翻了,要烧到被子了我打你的时候你可别哭啊!”田老太拍了拍田甜伸得可长的腿说道。
    田甜嘿嘿的笑了笑,煤油灯太暗了,看书累眼睛,她就把书放在一旁,坐在林美玉旁边看他们缝被子。
    这被子四个边儿都要缝,他们婆媳三个一人一边,还剩下一边没缝。
    之前田甜本来想帮她们一起缝的,这被子太厚了,她根本就扎不进去针,还给自己扎了好几针,最后她就放弃了。
    田甜伸手把煤油灯移的离他们近了一点儿,然后坐在一旁给他们扒花生吃。
    他们家里面不是没有电灯,但是田老太舍不得用,一年到头就只有过年守岁的时候才会开电灯,剩下的日子都是不开的。
    一是因为电费贵,田老太觉得没必要花这个钱。
    二是因为这个时候他们大队虽然通电了,但其实电的接触也不太好,动不动就停电,之前经常开着开着屋子突然间就黑了,后来田老太干脆就不用了。
    而且平常的日子大家都是天一黑就上床睡觉的,也确实没什么用到灯的地方,平时煤油灯都很少用,更别说电灯了。
    等到八点多钟,田宝宝和田卓看完二人转之后兴奋的回来,在炕上嘴里面叭叭的跟他们讲今天听的戏。
    陈桂花听着特别遗憾,“要不是今天弄被子,我肯定就过去看了,也不知道明天会不会去七队。”
    “他们说是明天再唱一场,后天他们就回县城了,他们好像唱五天就放两天,放的假比我们还多。”田宝宝眼睛都睁不开了。
    这几天晚上他睡得确实是有一点晚,大早上还照常起来去上学,觉属实是有一点不够睡。
    田卓对这件事情也十分的羡慕,“我长大以后也要去文工团!我也会唱戏!我也要每个星期休两天!”
    他们现在每个星期还只休一天,有的时候星期天还会有室外的活动啥的,一个星期一天不休这是经常的事儿。
    田甜不好打消田卓考文工团的积极性,但她不得不说,县文工团里面全部都是城里人,有一部分是从小跟着家里人学唱戏的,实打实的童子功,还有一部分也都是高官子弟,家里面有钱才能学那些唱歌唱戏的。而且文工团的工作也体面,那些家世好的都削尖了脑袋往里面钻。
    这个工作还真轮不到他们这农村的人,最重要的是田卓他唱歌还跑调。
    不过说不定田卓还真有一点儿音乐天赋,他虽然唱歌不好听,可是他能用树叶吹曲子,吹的还挺好听的。
    等着把被子全都缝完,大家这才四散开回屋去睡觉。
    田渊走了几天之后,大家就都适应了他不在的日子。
    又过了两天田渊寄回来一封信,看上面寄信的地址真的跟他们是一个县的。
    想起当初追着野猪来他们大队的军人,田甜觉得田渊应该也是在那个部队了。
    田老太和陈桂花都不识字,林美玉就担当起了念信的任务。
    信里也没说什么,就只有一页纸,是给他们报平安的。
    虽然话语很少,但是大家挂念的心还是放下了。
    十一月份,天气一点点的凉了,村子里的人也忙上忙下的开始储存粮食准备过冬。
    一天天山里面全都是人,叽叽喳喳的闹着各种八卦,是村子里面安静下来了。
    而家里堆着的东西也越来越多,用麻袋装着的栗子和榛子,来引火的松针,过年离不开的柴火垛子,还有各种菜干儿和水果干,红彤彤穿成一串儿的姑娘,挂在门框上酸酸甜甜的沙果干儿,菜缸里面腌的咸菜,家里的东西越来越丰盛。
    媳妇儿们也都开始把去年孩子们穿小的毛衣烫直之后再重新织一身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