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一阵恶心!
作者:时间掺和   重返1980:从换老婆开始最新章节     
    鸣龙电器专卖商场,一开始的成交量并不多。
    然而随着大家一传十,十传百,商场的人气顿时暴涨。
    这不,到了六月底时,贺卫国到店内找自家四哥贺红军一查账。
    他不由瞬间傻眼了。
    “四哥,你这账本没算错吧?商场不仅盈利了,而且还盈利了九千多块钱?这怎么可能!难道是我眼花了?”
    这简直难以不可置信!要知道,他此前的计划是“拼夕夕”吆喝烧钱。
    而现在倒好,不仅没有亏钱,居然还盈利了九千多块钱!
    一个月盈利九千多,放到现在,那就是一个天文数字,简直比抢钱还来的快!
    “我不会算错的,这几天,我都算了好几遍了,一点也没错,的的确确就是赚了这么多钱!”
    此时的贺红军也十分激动,他微微摇了摇头,对贺卫国说道。
    此时他也没有想到,这电器专卖商场会这么赚钱。
    要知道之前,贺卫国可是私下跟他说,开这个商场,要做好亏钱的准备。
    而现在……
    这哪里亏钱了!
    这明明就是赚了个盆满钵满!
    好吧,其实是贺卫国低估了“洞庭牌”电风扇的“吸金”能力。
    要知道,一台电风扇,零售价是六十块钱,净利润为十五块,这利润可以说非常可观。
    而在这一个月内,销售出去的“洞庭牌”电风扇,竟然高达七百多台。
    这样算下来,就是一万多块钱利润。
    而购买的人当中,有许多人更是宁远绕远路,也要跑到鸣龙电器专卖商场来购买。
    在他们看来,在供销社购买与在鸣龙电器专卖商场购买,其价格是一样的,都是六十块钱。
    而鸣龙电器专卖商场内,有着多种电器可供选择,光是大饱眼福这样的“福利”,就是其他供销社所没有的。
    更不用说,买一台“洞庭牌”电风扇,还送一个手电筒灯泡与一块肥皂。
    尽管一个手电筒灯泡加一块肥皂,也就价值不到一块钱,但这种“占便宜”的心理,恰恰拿捏住了顾客们的选择。
    相比之下,店内的其他电器,卖出去的并不多,尤其是洗衣机与电视机这样的大件,一共也就卖出去那么几台而已。
    如此一来,贺卫国所需要支付的补贴费用以及运费,加在一起,也就不到一千块钱。
    如此巨大的销量差距之下,盈利九千多块钱,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沅水县毕竟只是一个小县城,市场本身也就这么大。
    接下来的时间内,盈利情况肯定会大不如前。
    甚至有可能不会有盈利的情况发生。
    …………
    事实也果如贺卫国所预料的那般,进入到七月之后,尽管天气依旧十分炎热,但电风扇的销量,却反而呈现下滑趋势。
    半个月内,仅仅只卖出去了一百一十台。
    倒是店内的那几台电视机与洗衣机,已经全部卖出去了,加上卖出去的收音机、手电筒这些电器,这半个月内,店里所赚取的利润不到两千块钱。
    对于这个结果,由于此前早有心理准备,所以,贺卫国并没有过多关注。
    他只是让四哥贺红军尽快联系省城的刘军,让其再采购一批电器送过来。
    而他自己,则一直待在农机修配厂内,盯着电机与轮轴的生产。
    没错!
    如今,农机修配厂已经可以生产与“洞庭牌”电风扇相匹配的电机与轮轴了。
    这个月中旬的时候,由孙长青采购的那批价值三十万的设备,已然陆续运抵厂内,前几天,更是已经调试完毕,昨天便正式投入生产了。
    值得一提的是,当这批设备购买回来之后,孙长青还给了他一个意外之喜。
    原来,孙长青拿着这三十万采购资金,不仅换回了一整套生产电机与轮轴的设备,还“捡”回了一些生产蓄电池、冲压钢材等二手设备。
    尽管就生产效率上来说,这些设备已经算是落后国内现有设备技术一代有余了,但对于沅水县这样的小地方来说,这些设备却算是比较先进的。
    为此,贺卫国不得不召开厂高层会议,对现有厂房做了重新规划,并就生产线上的工人岗位也做了一番调整。
    与此同时,他还打算拿出三万块钱,在厂内空地上,再建一栋不大的厂房,用来作为电动三轮车的生产厂房。
    既然一机厂不想要合作生产,那他就作为自家承包厂子的产品来生产好了。
    反正这东西原本就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生产起来也相对简单,就厂里现有的技术,三个月应该就能完成研发,调试以及其他进入量产的前期准备工作。
    大约在今年十月份左右,厂里就能生产出第一批电动三轮了。
    不过,鉴于当下电力紧张等情况,电动三轮车的链条系统,必须要用九档的链条变速器,这样将更加节能。
    而钢板与轮胎,前者比较麻烦,毕竟钢板这种东西,是计划统筹的,需要拿条子,才能拿到。
    而轮胎的话,倒是好办,直接从其他工厂采购就行。
    倒是刹车系统有点麻烦,这东西很少有国营厂会生产,甚至省内都不一定有生产的厂子。
    鉴于这种情况,贺卫国决定派人先去渝城看看。
    他记得渝城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就有生产自行车的国营厂,找到一家相关的刹车系统生产厂家,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
    也就在贺卫国忙着农机修配厂的事情时,另一边的向阳纸厂内,也在紧张生产着。
    最近这段时间,厂里接了一个大单。
    是羊城那边的一个订单,据说是出口到国外去的。
    虽然不知道真假,但二十五万的订单量,让向阳纸厂不得不加班加点生产着。
    以至于就连身为厂长的李春梅,也不得不一天到晚都待在厂里面。
    就在这天,上午时分。
    天阴沉沉的,很闷。
    李春梅刚视察完车间出来,就忽然感觉一阵恶心,心中一股酸味瞬间涌上了心头,整个胃里更是翻江倒海。
    “哇……”
    “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