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上任,保定
作者:毕奇   大明:开局气疯朱元璋,死不登基最新章节     
    第三百九十九章:上任,保定!
    朱棣愣住,他确实是没想过那么多。
    不过没想过不代表朱棣想不明白。
    他也知道,如今朝中局势转变,淮西勋贵众人可以说是东山再起,没有了浙东文官的压制和弹劾,淮西勋贵在朝中除了惧怕皇帝的威压以外,基本没人可以压制他们。
    唯一能够压制他们嚣张气焰的……,怕是只有藩王了。
    这种情况下,又以晋王朱棡是藩王之中权势最大。
    晋王手里握着整个漠南军权,又有钢铁厂和火器作为根基!朱棡在漠南布政,军政一把抓之下漠南几乎是铁桶一块,勋贵都自动放弃了自家商队在山西的生意。
    不得不避免有人给三哥暗中穿小鞋啊。
    徐达郑重道:“王爷,上位回京之前交代了,山西迁徙百姓的政策已经迫在眉睫,太原府年底前已经整理出了一批前往保定建厂的百姓,您还是早点上任吧。”
    一听到是朱元璋的意思,朱棣只能面色黯淡的低下头。
    “可我三哥在那边……。”朱棣不放心的问道。
    “让锦衣卫去吧,有锦衣卫的人去,王爷也好安排。另外老臣即刻修书回京,将此事告知陛下。”
    “那还等啥,现在就去啊。”
    徐达问道朱棣:“王爷,此书信怕是要走锦衣卫的门路,不走兵部……。”
    朱棣点了点头,对于徐达的谨慎表示赞同。
    ……
    保定府,北临顺天,南临真定、河间两府,西北方隔着一座太行山脉,与山西腹地遥遥相望。
    从大同的浑源州横穿北岳恒山,途经灵丘县、涞源县、总长三百二十里的距离,就可以到达保定府。
    和朱棡的漠南布政使不同,朱棣挂着的只是一个保定府知府的名头,还有一个大明保定船司的指挥使头衔。
    朱棣的权能集中在对保定整个州府的掌控,以及对蓟州入海口的使用权。
    顺带一提,蓟州入海口的渤海如今是由顺天府、河间府、以及山东行省的四个府所掌控,朱棣要的,就是河间府辖区内的一处港口。
    十一月二十七,天降大雪,天地苍茫一片,白如苍狗。
    干燥冷冽的冷空气从山谷之中袭来,吹得朱棣那张英武的脸上有几分狼狈。
    朱棣的迁徙大军从蔚县出发,带着数不清的红薯,米面,以及三千户落户保定的工户前往保定开始修建道路。
    朱棣牢记着三哥教自己的那些事情。
    让百姓衣食无忧,产生归属感。
    而随行的工户之中,还有几百户是蒙古人,他们是自发响应朝廷号召的,因为朝廷向他们保证可以让他们在保定落户,并且有属于自己的房屋。
    愿意来的,都是接受汉话程度比较高的蒙古人,并且在草原上已经没有了牲畜,所以愿意加入汉人的阵营。
    朱棣身边有几个武将,还有几个江西学子,这些都是他的班底,虽然不如朱棡那么豪华,但也都是人才。
    能够在布政上给朱棣一定的帮助。
    不过很显然,这个‘一定’,很耐人寻味。
    队伍一路到达保定,保定府城残破不堪,城楼上还残留着大量军队作战之后的痕迹。不管是破碎的墙砖,还是以刀剑砍出的刀痕,甚至在一些地方还能看到鲜血,风吹日晒之后漆黑的血痕。
    保定府城是典型的内城墙,外城墙的建造形势,内城有几条街道,坐落着不少保定的富人以及朝廷的官衙和官署建筑,在内城的城墙外,还有一条宽约一丈的护城河。
    而外城则是一些农田和平民百姓的居所。
    如今的整个保定只有不到十万户百姓,府城周边有一千来户,大概七万多人,如此稀少的人口,也就造成了大面积的农田荒废,以及百姓们生活条件的刻苦。
    朱棣的第一步就是聚集百姓,征召民工,以劳作的方式让百姓们换取粮食,不管是妇女还是男丁,都可以在朝堂的带领下做工。
    为了方便管理 ,还将10人编为一组,以百组为一大队的方式进行阶段式劳作。
    妇女开垦荒田,来年种植红薯。
    男丁清理官道周边的树木以及稳定路基。
    官道的扩宽必然涉及到征用土地,这一点朱棡最先交代过朱棣,一定不能让被征用土地的百姓得不到妥善的补偿,这些事必须要朱棣的手下事实亲力亲为,绝不可交给当地官员来处理。
    交给当地的官员,大概率就是敷衍了事。
    随后,便是选址建水泥厂,此事由兴国商会的人来负责,朱棣只需要批下征用土地的公文以及发放款项即可。
    从朱棣上任保定府知府开始,府衙的账面上就只有八万多贯。
    其实当官也跟经营生意差不多,尤其当的还是一府之地的总管!在确保经济稳定百姓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扩展产业链,丰富生活水平,就这么简单。
    但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朱棣上任的第三天,就遇到那些迁徙来的百姓们抱怨这里的生活条件太艰苦。太原,大同多好啊,保定这穷地方,比不了啊。
    首当其冲,就是吃的太差。
    下面的人有怨言,朱棣也是无语至极,因为就连他,天天吃这洪薯窝头跟粉糊糊也是喝的够难受的。
    洪薯虽然好吃,但吃多了也不好。
    正当朱棣绞尽脑汁想办法的时候,脑子里一下子想到了三哥。
    并且想到的场景还是朱棡坐在自己王府之中悠哉悠哉钓鱼的画面,三哥坐在躺椅上,手里拿着鱼竿,笑意盈盈的看着自己。
    仿佛在问自己:跟你三哥这么久,连这点本事都还没学到。
    朱棣想要解释,却发现自己没得解释。
    他有些泄气。
    因为他发现,自己真的不适合处理这些繁杂的事情!每天就是各种公文,要么是下面州县官员跟自己抱怨钱太少,不好办事。
    要么就是百姓们哪里又有了怨言,一会又是家长里短,一会又是哪里的百姓要状告某某……。烦啊,不胜其烦!
    他一直以为三哥做成功的那些事都很简单,因为他从来都是那副风轻云淡的样子。他也一直认为,自己也能做到这些事。
    自己也能潇洒且轻松的管理好一府之地。
    可到了现在,他有些丧气了。
    难,太难了!
    要是现在还在集宁多好?带着自己手下的几百将士,巡视边关,纵马狂奔!
    “你要放弃?”
    三哥的声音懵懵懂懂的在朱棣的脑中响起。
    朱棣浑身一颤!
    不!
    “不!”
    “我不放弃!”
    “我要让爹知道,我也能管理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