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归案,处置!该死
作者:毕奇   大明:开局气疯朱元璋,死不登基最新章节     
    第一百七十三章:归案,处置!该死!
    朱元璋没回答。
    突然,下面的勋贵一下子炸锅了。
    “对啊皇爷,今科士子之中,也有我远房表姑的儿子!”
    “陛下,咱当年不是走失了一个亲哥吗,咱前几日才找到亲哥的后代。嘿您说巧不巧,还是今科士子!”
    ……
    听着这些勋贵们七嘴八舌的话,朱元璋的脸越来越黑。
    他看着一旁那些脸色不佳的文官,问道:“你们,都听到了?”
    听到了,而且很清楚。
    公侯们声音大的跟鼓声一样,想听不见都很难。
    公侯们也安静下来。
    火,点燃了。
    包括这几日在京城揍人的士子,也是他们授意的。
    接下来,就看这些家伙如何作死了。
    宋濂硬着头皮走出来,颤颤巍巍道:“老臣……。”
    “这就是你给朕的答案?”朱元璋冷冷的看着宋濂,质问道:“前十,没有一个北方士子!”
    “前五十,没有一个北方士子!”
    “前一百,仅一人。”
    “三百举子,仅十二人!”
    “这就是,你们给咱的答案!”
    朱元璋声音逐渐变大,随后随手将龙案上的笔筒抓起,哗啦啦的朝着下面丢去,同时暴怒到极致的怒吼道:“咱大明,是不是就只有半壁江山!!”
    怒吼声宛如龙啸。
    顷刻间摧毁了台下众人的心理防线。
    只听呼啦一声。
    众臣子跪下。
    何文玉吓得脸色惨白,急忙道:“陛下,臣等都是……。”
    朱元璋抄起龙案上的笔洗,直接朝着何文玉的脸上砸去。
    “哗啦啦……。”
    那件珍贵的青花笔洗,就这么直接摔成碎片。
    吓得一众文臣连滚带爬的躲开了那些笔洗炸开的碎片,十分狼狈。
    朱元璋额间青筋暴跳:“咱没说完,把嘴闭上!”
    何文玉忙低头,不敢言半句。
    朱元璋指着文官,手指不断指指点点,颤抖着。他双目宛如喷火,整个人的眉宇间杀气横生。
    “你们就是这么回答咱的,这么欺咱的!啊?”
    “口口声声说着修身治国,修的什么身?治的什么国?将一个好好的天下,好好的大明朝,治成了半壁江山!”
    冯胜也痛哭流涕,一边痛哭一边抱拳道:“上位啊,上位,不可放过这些小人啊!这是弟兄们用命换回来的江山啊!”
    “陛下,你还记得张鸡眼吗?就是老臣以前的副将。”
    “打大同的时候,鸡眼被二十多支箭活生生穿死,死的时候,在老臣怀里笑着说‘天下打下来了,百姓也安康了。’,可如今,这好好的江山,怎么就变成了半壁江山了啊!”
    戏精。
    一旁的郭英直接看呆了。
    我的老二哥啊。
    你有这演技,我可算是长见识了。
    哭的跟真的一样。
    朱元璋也一下子陷入了回忆,缓缓闭上眼,道:“鸡眼,咱记得!咱记得这个人,咱到前线的时候,就是他给咱牵的马!”
    “咱还问他,家里有没有家人。”
    说着,朱元璋就望着大殿的天井,掉下来一滴泪。
    一滴,鳄鱼的眼泪。
    “他说,没有家人了,只求打完仗,回凤阳找个婆娘,踏踏实实的过日子。”
    “这天下,是他们用命换来的。”朱元璋喃喃道。
    下面的文官突然身体一颤。
    因为他们意识到,似乎事情有些不受控制了。
    在强烈的威压下,何文玉开口了,他不受控制的忐忑抬头,看着朱元璋那满是杀气的身形,开口道:“陛下……,老臣于诸位考官,绝无徇私舞弊之举。”
    “二次阅卷,皆是公平公正,以文学功底取士!那些没有录取的士子,要么文章枯燥,要么不合实际。有些连格式都没写全。文理不佳,不可为仕。”
    “这两次阅卷结果相同,恰好说明朝廷取士公开公正,不上榜者,自然有其原因!”
    “那些士子上奏天听,说此次科举不公。皆因他们个人学识没有达到朝廷的要求,落后南方学子许多,若是按照他们的说法,那这科举取士,岂不是成了笑话?”
    他们还是坚定的认为一点。
    公平就是代言词。
    站在台上的朱元璋冷笑一声:“好好好!”
    “好一个何文玉,陶文公,你有一个好学生啊。”
    朱元璋的眼神落在了站在角落的陶凯身上。
    作为礼部尚书,文坛之首,陶凯的地位很是超然。
    何文玉,就是他的学生。
    陶凯缓缓走来,躬身道:“陛下,此事确有偏颇。”
    朱元璋冷笑道:“咱不信你们不明白咱的意思!第一次考出来的结果,咱认。不管如何,江南已入榜的士子,全部录取。毕竟这些人都是学识渊博之辈,历练几年,总有些人可以为国所用。”
    “所以,咱第二次让你们阅卷,就是让你们网开一面,舍小家为大家。体谅体谅咱这个皇帝,体谅体谅那些为国战死的士兵们。”
    “可你们怎么回答咱的?”
    “啊?”
    “两次查卷,结果一样,这就是明摆着说,大明只看重江南,将整个北地学子置之不顾!学子们报国无门,难道非要认你们这些浙东文官当爷爷,你们才会网开一面!说啊!”
    浙东文官。
    这个词,被朱元璋挑明了。
    这个词虽然大家心里都知道,但是一向无人胆敢当面说出来。因为皇帝对结党营私之事,一向是杀干净最好。
    说到底,这些文官在思想上出了问题。
    他们想到的,是小家。
    历史上,这种江南士子霸榜的事件在洪武十八年后,连续出现了几次。
    几乎都是浙江,江西士子,霸占科举榜单前面的位置。
    洪武三十年的科举大案,更是让朱元璋直接杀了几千人。
    这一次……。
    为什么朱元璋这么坚定的要录取北方士子?
    还是那个问题。
    北方汉人,归明之心不强!
    三百年异族统治,近几十年才开始回到汉人的怀抱。
    从洪武年开始,朱元璋就在大肆对北方进行屯田,练兵,为的就是要将北方快速的纳入朝廷的怀抱。
    朱元璋决不允许国朝的分裂!
    “来人,将此次阅卷考官,全部拿下!”
    “押入昭狱监牢!”
    “传朕旨意,发布诏令,翰林侍读何文玉,贪赃枉法,倒行逆施!拒不悔改,为私欲弃君王国家于不顾,乃大奸大恶之人,即刻捉拿归案!”
    “另外宣召晋王,诚意伯刘伯温!彻查此案,凡是涉及徇私舞弊,泄题押题者,全部依法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