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李善长请旨归养
作者:毕奇   大明:开局气疯朱元璋,死不登基最新章节     
    第一百五十章:李善长请旨归养
    不多时,烧麦上来了。
    朱棡丝毫不在意形象的率先吃了起来,他吃这些东西喜欢蘸醋,一口将一个热气腾腾的羊肉烧麦放入口中,咬下去满口的羊肉香味。
    徐妙云很是温柔的看着朱棡,将袖子里的手帕放在了朱棡的面前。
    王保保也吃了一口,有些感叹道:“论起吃食,中原地带确实是源远流长,简单的面食和肉在中原人的手里,可谓是五花八门。”
    朱棡笑道:“我发现宁国公似乎对中原文化很了解。”
    王保保吃了一个烧麦,道:“察罕帖木儿一族久居中原,我从小受阿母的影响,对于中原的文化很有兴趣。”
    “中原的孙子兵法,北宋的武经总略,还有如六韬,吴子,司马法等书,我也都熟读于心。”
    “不过稍有遗憾的,便是没有展露自己的拳脚。”
    这话说起来有些凡尔赛。
    但是实际情况就是,王保保一生虽然打过的仗不少,但是真正能够大展拳脚的,不多。
    而且很多时候,都是对抗北元的叛军。
    作为一个武将,他的内心还是渴望能够有施展拳脚的地方的。
    可话又说回来,如今降了大明,他也没可能再行军打仗,朱元璋说的那是客气话,总不能真给你一个刚刚投降的敌国王爷几千兵马吧?
    “来,面片儿来啦。”
    小贩端着一个木托盘热情四溢的走来,里面放着四碗热气腾腾的面片汤,用羊骨熬制的白色汤头上,还飘着零星的葱花,香气四溢。
    朱棡笑着问道:“大哥,你这铺子生意咋样?”
    “哎哟,那可是托洪武老爷的福,这几年咱金陵风调雨顺,太平盛世,买卖好做。卖一天的吃食,够一大家子填饱肚子。”男摊主一边将热气腾腾的面片端到朱棡面前,一边说道。
    不过若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男摊主最先端的是王保保面前。
    毕竟在几人之中,王保保已经快五十岁,年纪看起来大一些,作为老者长辈,理应尊敬。
    “那可不错。”朱棡从一边的筷筒里面抽了筷子,随后似乎是想到了什么。
    徐妙云也看到了朱棡脸上的疑惑。
    “怎么了?”徐妙云问道。
    朱棡微微一笑,随即朝着街对面的房顶招了招手。
    众人疑惑的看着朱棡的动作。
    不多时,就在几人边吃边聊的时候,有一个身着麻衣的冷面男子到了朱棡的身后,随即躬身行礼:“锦衣卫姚同,参见殿下。”
    朱棡朝着一旁的摊贩笑道:“大哥,再给我打包三屉蒸饺,三碗面片汤,两斤卤鹅……,对了,再装点蒜瓣,餐具我买了。”
    摊贩有些惊疑不定,听完朱棡说的,忙不迭点了点头:“好,这就去,这就去。”
    朱棡转向锦衣卫,道:“给陛下皇后娘娘,还有太子殿下送去。”
    朱棡又在姚同的耳侧说了几句。
    ……
    御武殿,朱元璋,朱标两父子正在议事。
    朱元璋坐在椅子上,手里捧着一本奏折问道:“礼部那边准备的怎么样了?”
    朱标微笑回答道:“婚书礼部已经写好装册,定亲礼也已经送到了魏国公府。”
    朱元璋点了点头,合上奏折:“那就好,老三的婚事一完,就立马准备老四的。”
    “这几日老四在干什么?也没见他来给他娘多说说话,淑妃身子骨不好,可时常惦记他这个儿子。”
    问到朱棣,朱标严肃道:“老四在锦衣卫镇抚司,查案。”
    “查案?”朱元璋微微一愣。
    朱标走近了一些,轻声道:“是河南开封的事情。”
    老朱疑惑的眼神缓缓清明了一些,气息也内敛了许多。
    “查的怎么样?”
    朱标缓缓道:“老三派他手下的张玉去查了,这几日怕是就回来了。”
    “陶谦!”朱元璋从胸口吐出两字。
    “当年他降了咱们,咱看他是个读书人,有几分才学,留他做洛阳留守。”
    “哼……。”朱元璋的声音沉重且压抑,似乎是觉得懒得去说,话到嘴边化作了冷哼。
    朱标心头也是微微一滞,若是真的查出了个好歹,那开封府上下官员怕是会整个撸个干干净净!
    “等张玉回京,第一时间宣来见咱!”朱元璋摆手。
    事关百姓民生大事,若是查出个好歹,那朱元璋必然是要严谨处置的。
    他的眼神又落到了一本奏折上。
    奏折表面留有姓名。
    ‘李善长书’
    “李善长请辞归乡养老,你觉得该如何?”朱元璋问道。
    “韩国公如今已经六十有五,但身子骨一直不算太好,尤其是当年征战留下的老伤,这些年时常反复。”
    “既然韩国公已经打算归乡,那朝廷自然也不会强人所难。”朱标道。
    朱元璋笑了笑:“你是想扶杨宪上位?”
    朱标微微低头。
    “李善长啊李善长,他可是给咱留了个大难题!”
    “但李善长一走,这中书左丞的位置,可就是胡惟庸的了。”朱元璋道。
    朱元璋的意思还是很简单,李善长可以辞,但是左丞相的大权还是淮西人的,这一点不能改变。
    朱标如今已经断了让刘伯温任丞相的念头,所以想要扶持杨宪这个浙东士子上位。
    而他这么做的目的,第一是为了不让淮西勋贵继续一头独大!朱元璋念及旧情,但是他朱标从小读圣贤书,学帝王术长大,对于政局看的十分清楚。
    第二,就是朱标明白,治世要用文臣的道理。
    这一点或许算是偏见,因为他从小受宋濂,吕昶等浙东夫子的教育,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所以对读书人治世的理念先入为主。
    但就算是偏见,也是在后世人看来。
    在这个年代,读书人治世,就是不争的道理。
    即便是朱元璋,也认同。
    “儿臣遵旨。”朱标虽然有些不服气,但还是没有继续争。
    这时候,外面传来脚步声。
    王景弘进殿,道:“陛下,晋王殿下托锦衣卫在宫外带了羊肉蒸饺和面片儿,您看……。”
    这么一说,朱元璋顿时感觉有些饿了,忙笑道:“嘿,这个老三,知道他爹这时候没有吃,特意孝敬老子来了?”
    王景弘也赶忙奉承笑道:“晋王殿下仁孝,还给太子殿下和皇后娘娘都稍带了一份,就连陛下最喜欢的蒜瓣都备了。”
    “这臭小子!没白疼,孩子他老子爱吃蒜。标儿啊,咱先吃,吃完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