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章 长安回应
作者:一灯阑珊   谢邀,人在长安,正准备造反最新章节     
    接触一段时间下来,寇嘉平知道,排除右武卫的暴力属性,本质上很好说话,风纪比过往接触的任何一支军队都好的多。
    但这种印象只维持不到一秒钟。
    温茂瑞信步过来,似宣布道:“寇主簿,情形你也看到了,今日恐怕没法出工。”
    俘虏们如同惊弓之鸟,放出去容易,广袤大地上再做点什么,谁都说不准。
    寇嘉平当然知晓,待在营里才是最安全的,“无碍。”
    温茂瑞:“老刘,你先回去歇着,我来看着。”
    刘耿文也不多客套,“行,稍后放饭。”
    人心思安,有饭吃就没那么害怕了。
    温茂瑞:“再把大师们请来念念经。”
    高僧们今天上长白班,且危险系数增加,薪酬自然要涨一点。
    刘耿文提脚回到右武卫营地,尹金明力求保险,再问一遍,“如何?”
    刘耿文:“都按下去了,老尹,快给我饭吃。”
    军士将早准备好的饭食奉上,刘耿文撕开一个饼子,往其中夹酱料,边吃边问:“那两个呢?”
    劳改营一闹起来,汤罗两人就被送到本部看管。
    尹金明:“另一头吃饭。”
    刘耿文直言,“温六的意思是,把人甩给寇主簿。”
    右武卫肯定是不收的,但劳改营他俩也回不去了。常理而言还有两条路,归乡这条道走不通。
    尹金明点点头,“行,你歇着,我去安排。”
    刘耿文到底没歇下去,一人一袋口粮,算是给他们昨夜“投诚”的奖励,亲自将人交到寇嘉平手中。
    对汤新霁没什么好说的,“你是个聪明人,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心里清楚。”
    但对罗小谷却有几句交待,“等安稳下来,再去学门手艺,木匠泥瓦匠,厨子也不错,学到了总能傍身。”读书识字对他而言,太遥远。
    罗小谷低着头,声音哽咽,“记住了。”
    刘耿文:“去吧!”
    劳改营里可怜人很多,罗小谷总归是他们能看见的,不只是一个数字。
    两人抱着粮袋沉默地跟在寇嘉平身后,去县衙入籍。
    罗小谷忽然说道:“右武卫的饭食好吃!”
    汤新霁低声问道:“还有呢?”
    罗小谷:“把我们当个人。”
    心里清楚他们的身份是俘虏,是犯人,虽然杀人如麻,但细枝末节上总能体会到,右武卫上下,是把他们当人看的。
    寇嘉平闻言心绪万千,战乱让消息传递不便,但这会他也听闻,另一支右武卫军队同样干了杀俘之事。
    寇嘉平:“你们若是领情,就不要白费他们一番苦心,回去好生种地,收一茬粮食。今年不收赋税,好歹能混个温饱。”
    劳改营作乱是在段晓棠离开文城的第二日发生,此时她已近行营。
    少说一半的兵力被抽调走,防备俘虏作乱,是每个将领必做的功课。
    段晓棠和杜松武俊江一前一后回来,具体说来一个上午一个下午。
    范成明怀疑,段晓棠之所以跑这么快,就是怕被杜松追上,多挨一顿骂。武俊江的脸色比段晓棠差上些许,该是杜松骂的。
    人既已到齐,该上正餐了。
    连在行营中混天混日的河东贤良们,听闻两位煞神回来,说话都不自觉轻一点。
    上次帅帐集议,严肃中带着活泼,翁高阳还能自嘲一句“山猪”,今天只有正襟危坐的份。
    段晓棠武俊江两位主角半跪在帐中间,薛、杜作为军中官阶最高的将领依次发言,把两人喷了一个狗血淋头。
    杜松在路上已经演练过一回,受薛曲启发,又找到一些新角度。
    两人全方位无死角的喷,让吴越觉得他再说一句都是多余。
    吴越等两位将军泄了心中一口怒气,不想再问两个平时冷静的人,怎么做出脑子一热的事情来,直接甩下几封抄本,全是吴岭在长安专门叫人抄写快马送来的。
    皆是言辞犀利,角度新颖的货色,那种跟在后头鼓吹、老调重弹滥竽充数的吴岭不屑于浪费笔墨。
    段武两人各自捡起一本,看他们干的混账事在长安拨弄起何种风云。
    段晓棠看了一会,抬起头神情纠结。
    薛曲看她脸有迷茫之色,心一软,“知道错了?”
    段晓棠沉默半晌,“看不懂,他们一个个学问高深,用词经典,不知道说的什么意思。”
    没文化,别人骂你都听不懂,以及太有文化,骂人别人也听不懂。不知哪个更值得呕血。
    吴越眼一闭,他就知道是这样。
    武俊江将抄本放下,不打算再装了,他其实也看不大明白。
    其余将官中倒有文化高深的,能参透其意,但总不能一字一句帮两人翻译,朝中那些大臣是怎么骂他们的,尤其某些语句涉及人身攻击。
    范成明捡起最近的一本,翻开看前几行,啧啧道:“上书者,安德县公的叔父。”
    安德县公杨守礼,皇帝的亲外甥。名为守礼,平日却不拘小节得很,出入宫闱不禁。上次洛阳兵出征,皇帝让外甥来镀金。
    杨守礼的位置和如今的吴越有些相似,若能扛起责任,就是名副其实的主帅;若扛不起来,就好好当一个镀金的吉祥物。
    范成明颇听说过一些杨守礼的事迹,原先洛阳兵只是富贵兵不能打,但名声不像现在迎风臭三里,其中杨守礼功不可没!
    也只有这位皇亲国戚亲自出马,才能让河东世家忌惮万分。
    换言之吴越出征,是给他远房堂外甥擦屁股收拾烂摊子。
    这种时候,杨家人还敢跳出来,果真是不要脸啊!
    范成明将背后的祸头子挑出来,一时帅帐内同仇敌忾,他们落到如今的尴尬地步,究竟因谁而起。
    世受国恩,不思报效国家,反而兴风作浪。
    陈彦方捧上一张托盘,送到两人面前,上面放着三份奏折。
    吴越:“你们看看吧,这是我拟定的奏折,没有异议,吃完夕食抄写一份,明日一早递送入京。”
    这是什么神仙领导,不仅找好代笔,还记得他们没吃饭。
    自己上传的文书肯定要负责任,段晓棠哪怕“文盲”也得认真看。
    吴越辩驳的主旨只有一条,“地方疲敝,无以供粮,或为暴乱,杀俘省粮”。
    绝口不提惩恶扬善,成年人不说是非,只有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