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美好爱情的背后
作者:青娥   军婚:我的老公江德富最新章节     
    “老丁,你说的什么话!你看你整天满嘴荤话,对得起你穿的这身衣服吗?这是在医院,这里有老人孩子和女人,得注意咱们的身份。”
    那名名叫德富的青年皱眉说道。
    “好了!好了!我的江团长,你最正派端方了,我错了好不好!我错了!”
    那个叫老丁的人笑着说道。
    老丁?
    江团长?
    这……这两人不是那天在海滩救溺水的自己那两人吗?
    她怎么说那人刚才有些熟悉呢!
    竟然是他们!
    还有……还有,那人姓江,叫德富,江德富,还是个团长!
    这……这不是原书中的男主人公和他身边那个同窗战友吗?
    对了,他们好像说他们是炮校的!
    春娇瞬间呆了,这……这太……
    这长相似乎跟电视剧中有些不一样!
    这本年代文翻拍成了电视剧,完全是宠婚文,男主对女主无限宠爱包容,女主作精,但活成很多女人想活成的样子!
    原着小说的情节却与电视剧大相径庭。
    原着中女主人公安杰并不爱男主江德富,但为了家人和前途,也为了找个避难所,违心地嫁给了男主江德富。
    她在享受男主带来的优渥的物质条件的同时,还一直嫌弃男主,她对出身农村、身上缺乏浪漫细胞、卫生习惯不怎么好的男主是彻头彻尾的嫌弃。
    有洁癖的女主看到男主指甲缝里的脏污就觉得恶心,甚至男主口袋里插支钢笔,都觉得文化水平低的男主辱没了那支钢笔。
    两人婚后也并不和谐,争吵不断。
    特别是男主要去海岛工作时,安杰知道不能留在认为的城市,觉得男主是骗子。
    作者在描述自己母亲当时的情状:
    她歇斯底里地哭骂,好像父亲是个拐卖良家妇女的人贩子一般!
    后来因为身份受到打击,安杰被迫再次依附男主后,更是破罐破摔地盲目生了七个孩子。
    可她并不爱孩子,整天摔摔打打,拿孩子发脾气。
    女作者在描述自己对待她们态度时写到:
    大院里的的王阿姨的目光总是深情地安抚着猴子一样的王海洋脸上,而我们的母亲,她那双大大的眼睛总是穿越过我们的头顶,似乎落在一个虚无缥缈的地方,仿佛那里有她的新家和新孩子。
    几个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也养成了乖戾的性格。
    他们的孩子并没有电视剧中那样成功,成年之后一个个的日子也是过得糟糕不堪。
    大女儿雅菲更是在安杰的逼婚中自.杀差点丢了性命!
    男主也在憋屈郁闷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真实的生活不是爱情,而是悲剧!
    春娇打了个冷颤,种种迹象表明,她穿越的是原书而不是电视剧。
    男女主跟电视剧不一样,且她也见到了安杰,那种高高在上、尖酸刻薄。
    不知道为什么,春娇突然很同情男主。
    她想是这人帮自己两次了,出于感恩才会有那样的情绪。
    “娇娇,你认识那两人吗?”
    刘氏看女儿盯着那两男青年出门,半晌呆愣。
    “不……不是太认识。”
    春娇有些结巴地说道。
    这江德富算是她的救命恩人,按说他们应该去他们学校表示感谢,比如就如那个老丁说的一样,写封感谢信送到他们领导那里。
    只是她回到这个家之后,家里一穷二白,吃的没有,更不用有钱买纸笔了,那些在这年代也算是奢侈的东西。
    如今她们手里还有些钱,要不要写封感谢信送去呢?
    春娇有些犹豫。
    ……
    医院拿回来的药看着包装粗糙,但刘氏吃了几天,精神状况竟然好了很多,如今已经能正常下床活动了。
    春娇还是按照医生的嘱托,没让刘氏做重活,也就做饭的时候,让刘氏打打下手。
    下午没事,她做了海鲜肉馅饼,做得多,两人吃完,她拿了几个放在碗里,准备给胡婶家送去。
    刘氏先前说到底就是身子太虚,需要补些营养。
    先前弄的那些海鲜,春娇连吃了三天就腻了!
    什么东西,再好吃也不能连着一天三顿吃上几天。
    春娇前世看过一则关于这个年代新闻稿子,当时觉得犹如笑话般搞笑:
    以前过中秋,很多人因为太穷根本吃不起月饼,只能弄一盆带黄的大闸蟹充饥,算是过了节。
    日子真是凄凉!
    如今吃得起月饼了,大家不免忆苦思甜,甚至有人潸然泪下,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如今身处这个时代,才真正的感同身受。
    这段日子,相比较吃那些多为的大闸蟹、龙虾,她真是怀念前世的大白馒头和白面饼子。
    没有办法,太馋了,只能想办法。
    她将剩下海鲜里面虾肉和鱼肉取出来剁碎,加入一些野菜,用盐巴腌制了一段时间做馅料,做成馅饼放在锅上焙熟。
    味道倒是很不错,胃口不佳的刘氏都吃了三个。
    这年头不缺海鲜,但缺粮食和油,只能这样做,鱼类含有高蛋白,海鱼里还有鱼油,算是相比较营养了。
    至于盐,幸好她们生活的是靠海的城市,倒是不用买盐,不少人家没钱,就去晒盐池外边刮一些含盐量高的土,拉回来放到大缸里面加水沉淀,然后放到锅里熬制,结晶就成了盐。
    刘氏说附近有些胆大的人家,早些年拉着架子车去刮,有时候弄几千斤,熬得多了,就偷偷卖,如今严格管制,倒是没有人敢再去做了。
    但是弄些自己家吃,倒是并没有管得那么严。
    “娇娇,娘这些日子感觉身上有力气了,我这病好得估计也差不多了,过两天我准备再收些缝补的活计,咱们也能有些收入。”
    吃过饭,刘氏突然说道。
    “你那缝补的活收入多吗?”
    春娇有些好奇地问道,如果收入多,她也可以学学,家里就那些粮食,安家那意思,以后可能不怎么管她们了,她和刘氏得找个营生来做。
    她也不是娇气的人,既然到了这里,得先为以后温饱做打算,饿肚子的日子真是太难受了。
    “就给些一碗两碗杂粮,看活多少。”
    刘氏叹口气说道。
    “那活多吗?”
    “早些年还可以,现在很难找了,都日子不容易,以前的老爷们都变成了穷人,很多都自己浆洗缝补,也不知道还能找到不?”
    刘氏有些发愁道。
    春娇想起以后只有国.营经济,不允许私营经济,估计刘氏这活更难找了。
    “附近有工厂招工没有?如果有招工的我去……”
    “刘姨!刘姨!你们在家吗?”
    春娇还没说完,就听到门外有清朗的叫喊声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