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做大做强
作者:小面包   穿越替嫁流放县,种田发家我最横最新章节     
    扶贫小队的人把地上的圣旨全都捡起来。
    看完圣旨里的内容,众人才明白,为什么林宝初对考学的反应这么冷淡。
    程书益收起手上的圣旨,面向众百姓。
    用讲述事实的语气,不冷不淡道:“丰耕县已十年未缴赋税,等朝廷下派的县令一到,首当其冲的要事,将是催缴赋税。”
    “林姑娘不想丰耕县今年出秀才,亦是为了我等考虑。”
    他们终于明白林宝初的用意。
    林宝初不想让丰耕县参加今年的科考,是想再给扶贫小队两年的时间,给丰耕县百姓两年的时间。
    在这两年时间,扶贫一定会取得巨大的成功,百姓们也能丰衣足食。
    两年后丰耕县再参加科考,他们同样有机会迎来新的县令,获得朝廷的关注。
    到时候,他们同样可以回家。
    但为什么不能是现在?
    因为现在的丰耕县还欠着银子。
    若朝廷下派县令过来,新官上任的第一件事,肯定是要收缴赋税,给朝廷一个交代。
    “赋税?”
    百姓们不解,“去年冬天咱们不是缴清税粮了吗?为何还有赋税?”
    “去年冬天缴的是税粮。”程书益淡淡开口,“还有五千两税银未缴。”
    “五千两!”
    这个数字明明只是一个轻飘飘的数字,却不知为何,竟把一众百姓吓得退出三步之外。
    就好像太靠近那圣旨,这个债就会落到他们头上似的。
    都躲得远远的。
    “这么多钱,那新县令一来,岂不是……”
    有人立刻就想到那个不堪设想的后果了。
    经他提醒,其他人也都纷纷沉默。
    五千两银子,经历了两年大旱的丰耕县,全县都凑不出五千两。
    要是新县令真来了,必会跟他们算这笔账。
    到那时,十收九税也不是不可能。
    一想到自己田里刚刚收割的稻子,要他们把九成交上去,他们的日子就会过得比以前还苦。
    靠这样的日子,他们何时才能还完这笔债?
    百姓们纷纷感到后怕。
    幸好!
    幸好胡启坤和王金来没有去考学,否则就完了!
    可是等等。
    好像不太对啊。
    就算胡启坤和王金来二人不去考学,照他们现在的情况,还不是照样还不起这笔债?
    除非有人能带大伙儿致富,让大家都有钱了,这笔钱才有可能还清。
    众人齐刷刷地将目光投到林宝初身上。
    貌似只有她,才能领着他们走向富庶。
    林宝初看懂了他们的眼神,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她可不是圣母,需要了就冲在前头,不需要了被讨伐。
    想要冰释前嫌?
    等她心情好了再说吧!
    林宝初无视众人的目光,戴上草帽,一声不吭,往田里去。
    “这下完了,真把小夫人给得罪了。”
    一场闹剧,终于收场。
    ……
    一连好几日,林宝初都在地里干活。
    插秧、除草、剥甘蔗叶,还有即将成熟的葡萄园,她每天都早出晚归,忙个不停。
    县衙里的事儿,她已经不管了。
    温怀和朱金华都曾来找过她,询问她接下来的目标,但都被她的冷漠劝退。
    丰耕县好像一下子回到去了去年以前,大家各过各的,衙门也不管事儿。
    秋耕多开荒的地,百姓们想要去登记领粮种,县衙也不发了。
    这还不是最让大伙儿难受的。
    最叫人难受的是,林宝初的超市关门了!
    不再供应菜、不再供应粮,也不再供应荤食。
    就连糖厂新熬制的糖,也不卖了。
    东西没有烂在林宝初手里,她忙完秋耕的事儿之后,生意就像雨点一样,砸遍盛南数城。
    青州府和池州府的货一上架,就直接引爆市场。
    两城百姓原有的消费习惯,硬生生让林宝初给改写了。
    原来只有大白菜和大萝卜的餐桌上,多了辣椒、芋头、莴笋、豆角……
    种类极其丰富,换着吃都吃不完了。
    原来只有肥猪肉的菜肴,现在也有了牛蛙、小龙虾、田螺、兔子。
    最最叫人惊喜的,还是红糖。
    他们哪里敢想象,在离盛京城遥远的盛朝以南地带,竟能吃到糖。
    而且价钱比麦芽糖便宜了许多。
    有糖吃了,大伙儿的心情都变好了,每天都是乐呵呵的。
    他们是乐呵了,丰耕县百姓就苦了。
    “柴叔,您能不能帮我找些会做编筐的人,帮我编一些果篮。”
    林宝初又上街去找人干活了。
    葡萄园的葡萄颜色越来越深,眼看就要熟了。
    她正在策划一场大的活动,如果可以,她想用葡萄,一举撬开盛朝北边的州府城镇。
    柴叔是乡下人。
    他们是丰耕县本地人,不是被流放到此的。
    上次的集体讨伐,跟他们没关系,所以林宝初有事儿都是找他们干。
    柴老头最近接了林宝初不少的单子,网兜是从未断过,还替她送过几回货。
    每次她给的银子都是最多最快的,他很乐意帮她干活。
    “编筐啊,成成成,村里大伙儿谁没有那个手艺啊,小夫人你说要啥样的?”
    林宝初掏出一张图递给他,“柴叔您看这样的你们编得出来吗?”
    这个果篮,形状像一个盒子。
    有容量、有盖儿,外面还有花样。
    筐上必须要编出“丰耕县、盛”四个字。
    盛,是林宝初和沈戟商量过后,给他们这个生意取的代号。
    相当于前世的公司名字。
    盛,代表盛朝,代表兴盛,代表盛大。
    也代表了林宝初的野心。
    做大做强!
    柴老头不识字,看到编筐上要求有字,他稍微有点含糊。
    “小夫人,我能不能把这图带回去,让村里大伙儿看看能不能做得出来?”
    “可以。”林宝初说,“正好,你让会的都试一试,编好了带来给我看一眼,我挑手艺好的要。”
    葡萄是她生意的重点项目之一,不能马虎。
    “阿宝,送纸的来了。”
    沈戟从衙门里出来叫她。
    程书益铺子里的纸都被县衙征用了,林宝初只能从外县定一批,这批纸张是用来包装红糖的。
    红糖的包装上,也将印上“盛”这个字。
    “好,我马上来了。”
    林宝初回头,“柴叔,那筐子的事儿就辛苦您了,我先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