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开发辽东
作者:听风煮雨夜   反清:从大明秽土转生开始最新章节     
    第207章开发辽东
    在天津开关之后,尝到甜头的乾隆,觉得我大清可以在沿海的登州,海州等地进行开关。
    以此来扩大大清在海关方面的收入!
    和的话说完,李侍尧接着说道。
    “皇上,奴才觉得我大清在开源这方面,不光是能够加税和开关,还可以着手开发辽东关外。”
    大清在南方的局势彻底败坏了!
    北方能不能守住也是个未知数。
    当年多尔衮设柳条边,禁止汉人出关讨生活,就是为了给他们满洲人留条后路。
    如今倒是真用上了!
    现在关内战局败坏,大清在中原的统治有崩盘的危险,于此时着手开发关外,正是时候。
    乾隆闻言,脸色一阵阴晴不定。
    但还是开口询问道。
    “理由呢?”
    李侍尧接着说道。
    “开关辽东关外,一是可以为我满洲人留条后路,若关内局势彻底败坏,我满洲人也可退守关外,以待将来中原生变,再行入关!”
    “二则是,如果关外的良田能够开垦出来,则是可以最大程度上的弥补我大清失去湖广所带来的影响。”
    “三是可以用关外的田亩发给八旗,当做是停发八旗铁杆庄稼的补偿。”
    李侍尧已经将事情考虑的非常清楚了。
    乾隆闻言,也是忍不住颔首道。
    “侍尧所言有理!”
    但是,一旁的于敏忠却是开口说道。
    “启奏陛下,现在关外苦寒荒凉,寥无人烟,即使是资源丰富,可大清若想要开垦关外荒地,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原本明末时候,大明在辽东少说也有数百万人的。
    辽东已经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开发!
    但在满清崛起之后,连年的战事,外加满清有意的屠杀,辽东的人口早已十不存一。
    如果说关内的人口在连年的战争和灾荒之下,变得十不存一,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那辽东的人口十不存一就是写实了。
    再加上满清入关之后,将大量的八旗人丁都给带到了关内,又设置了柳条边,禁止汉人出关去辽东谋生。
    原本大明开发的差不多的辽东,这些年已然是彻底荒废了下来,重新变成了荒原。
    现在,整个辽东关外,在满清实际控制下的人口,有没有几十万都难说。
    并且,更加重要的是,现在关外的人口,要么是不事生产的八旗贵族,要么是以渔猎为生的辽东各部野人女真。
    根本没有多少会种地的劳动人民。
    光凭这些人,想要将辽东给开垦出来,那无疑是在痴人说梦!
    乾隆闻言,也是倒吸了一口冷气,满脸的愁容。
    现在乾隆对多尔衮那智障真的是充满了怨言!
    你特么没事设置什么柳条边啊!
    你不让汉人出关去开垦辽东,我大清若真有一天需要退守辽东的话,那白山黑水的荒山野岭,能养活的了百万国族吗?
    还是说你特么是指望国族自己去开垦辽东?
    在关内过惯了好日子的八旗国族,别说和老祖宗学着以渔猎为生了,现在怕是连种地都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这退到关外去不是也得饿死吗?
    还睿亲王,乾隆看多尔衮就特么一个智障。
    片刻之后乾隆开口说道。
    “朕想要开发辽东,首先就是得先迁徙一部分人口出关,诸位卿家觉得从哪里迁徙人口较为合适?”
    要说人,现在我大清是不缺的。
    乾隆末年,中国的人口保守估计都在两三亿,甚至更多。
    现在仍在大清控制之下的,人口稠密的北直隶,以及中原等地,也多的是活不下去的百姓。
    乾隆想要迁徙人口出关开垦,还真就不是什么难事!
    基本上管饭就行!
    正好,把活不下去的人都拉走之后,还能减轻一下目前大清控制区范围内的人地矛盾、社会矛盾,减少地方上发生叛乱的概率呢。
    一举多得!
    李侍尧闻言,却是开口说道。
    “启奏皇上,关外辽东乃是我满洲人最后的退路,万不能让汉人出关啊!”
    现在大清在关内的战局明显不利。
    等战局更加败坏的话,那关外就是大清最后的退路。
    现在要是放太多的汉人出关,那将来关外还能算是他们满人的退路吗?
    万一出关的汉人和明贼勾搭起来,那还了得?
    乾隆蹙着眉询问道。
    “不让汉人出关,那关外的荒田谁来开垦?”
    现在的八旗纯粹就是废物,打仗打仗不行,渔猎渔猎干不了,种地他们照样也弄不明白。
    要是纯粹指望八旗去开垦关外的荒田,那得多长时间折腾,可就不得而知了。
    就在这时候,一旁的和开口说道。
    “启奏皇上,奴才觉得,朝鲜人或许可以一用!”
    乾隆闻言,思绪一转好像抓住了什么,眯着眼睛说道。
    “细说!”
    和见此,也不客气。
    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
    “奴才觉得,我大清或许可以效仿当年太宗之旧例,对朝鲜用兵。”
    “一是可以掠夺朝鲜人口,以做开发辽东之用。”
    “二则是可以劫掠财货,以填补朝廷的财政缺口。”
    “三是可以借此来锻炼一下我大清的八旗新军,检验一下我大清整肃武备的成果。”
    “如此一举多得的好事,对我大清实在有利。”
    乾隆闻言,忍不住面露思索之色。
    片刻之后点头说道。
    “此言有理。”
    至于说朝鲜是我大清藩属,无故对藩属国动兵,是不是会招致非议?
    这点我大清是不在乎的!
    笑话,我大清什么时候要过脸了!
    再说了,朝鲜本来也不干净。
    朝鲜人在边境上侵占我大清领土所搞的那些小动作,在汉城修的用于祭奠前明万历,崇祯等皇帝的大报坛,以及朝鲜上下对前明的怀念……
    我大清心中也都是有数的!
    之前之所以不动朝鲜,只是懒得搭理他。
    现在我大清准备要动朝鲜了,这些便都是现成的借口。
    “诸位卿家觉得我大清该任谁为将,负责朝鲜战事。”
    乾隆开口询问道。
    不同于和大明的战事,都是苦活儿累活儿,大家对此都是能躲则躲。
    可打朝鲜的战事,摆明了就是捞取功劳的好机会!
    朝中上下肯定不会放过!
    众人见此,对视一眼都开始推荐自己看好的人选。
    和推荐了自己的弟弟和林,李侍尧推荐了自己的侄儿李从,于敏忠则是推荐了朝中的一员汉将,是为老将岳钟琪的长子岳睿。
    乾隆思索一阵之后,全部应许了下来。
    包括岳睿!
    岳睿虽然是一个汉人,但他的父亲是大名鼎鼎岳钟琪,在康雍乾三朝都屡立战功。
    为大清平西北,定高原,镇压叛乱,可谓是劳苦功高。
    死后被乾隆追谥为襄勒!
    算是大清的老将之一,对大清绝对忠心耿耿。
    乾隆如果连岳钟琪的儿子都信不过,那朝中的汉人他还有几个能信得过的?
    一但朝中的汉员都和大清离心离德,那大清的天下可就真的要完了。
    所以,既然于敏忠提出来了,那乾隆就必须得重用岳睿,以表明自己对朝中汉臣依旧信任。
    不会因为南方战事不利,因为明贼崛起而薄待汉臣!
    越是这种时候,乾隆就越得稳住朝中的汉臣才行。
    而主将,乾隆则是点了现在的黑龙江将军福康安。
    之前福隆安虽然兵败韶关,但乾隆对富察家却依旧信重。
    福康安的黑龙江将军并没有被撸掉。
    这次对朝鲜的战事,乾隆也是第一时间便想到了福康安。
    至于说原因嘛,懂得都懂!
    对于自己的这个“私生子”,乾隆还是信得过的。
    关于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的事情,野史上有这么一种说法。
    不一定是真的!
    但是,从福康安是满清在三藩之后,唯一一个活着的时候被进封为异姓王的事情来看,这件事的可能性不小。
    否则的话,凭什么功劳比他大的多的阿桂,岳钟琪,明瑞,以及福康安名义上的老爹傅恒都没能封王,就福康安封王了?
    僧格林沁那个不算,僧格林沁的王爵是因为他是科尔沁部的索特纳木多布斋郡王的嗣子。
    然后才能承袭札萨克郡王的爵位!
    也就是说,僧格林沁的王爵其实是继承来的,而不是军功拼出来的。
    而福康安他爹可不是王爷,他家祖上也没个王爷。
    所以,福康安的这个王爵是怎么来的,就很值得推敲了。
    ……
    京城,八大胡同!
    由于这段时间乾隆狠抓八旗的操练,以至于敢偷奸耍滑的旗人是越来越少。
    以至于,最近八大胡同的生意明显寡淡了许多。
    但丰味楼在换了一个东家之后,生意却是变得更为火爆。
    “牛掌柜,今天爷要在们丰味楼招待贵客看,来一桌你们丰味楼的招牌菜,再来几坛子贵州的茅台酒。”
    穿着锦衣,腰间悬着一枚玉佩,行走间颇有派头的常威大摇大摆的走进了丰味楼的大门。
    一进门,便开口招呼道。
    “今个儿好酒好菜都给爷往上端。”
    牛掌柜闻言,笑呵呵的说道。
    “常爷您请,楼上请,二楼的雅间一直给您留着呢!”
    “我这就命人给您备菜!”
    常威可是丰味楼的熟客了,几乎每旬都要来一次,牛掌柜对他很是熟悉。
    甚至专门给他留了个雅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