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黄五蒸汽机
作者:霸道总裁胖总   康乾盛世,我吃定了!最新章节     
    第305章黄五蒸汽机
    南京。
    朱怡炅正在批阅内阁递送上来,关于少民问题的处理方案,归根结底还是四个字“剿抚并用”。
    即便后世红色政权也……不多说。
    只不过内阁这边从朱怡炅迎娶瑶妃一事上,看出了朱怡炅对于少民的态度并没历代帝王那般严苛。
    所以给出的方案整体也更为宽松温和,主要还是以安抚为主。并试探性的建言皇帝,可对所有愿意归化的少民都予以汉民相同的待遇。
    并且,适当性的保留部分自治权,一如八排瑶。
    现在的八排瑶便是决定不再设专门的瑶官,而是改由八排瑶自身的瑶老们进行半自治,官府会授予正式土官职,但不可世袭。
    而且八排瑶也不能拥有军队,不过可以在地方官衙给一个“瑶人官”进行补偿,也是利于双方沟通。
    总之就是尽量以安抚为主,实际还是学之前的老路子,更像是羁縻统治的改版,与后世还是有一定分别。
    至少这些人就没想过要往八排瑶里设立汉人学堂,也没想过主动对其汉化,全靠对方自觉。
    这样汉化起来太慢了!
    朱怡炅想了想,说道:“内阁的方案不错,不过朕觉得,能否再往八排瑶派驻汉人学官,教授其汉话汉字,如此也方便两族沟通?”
    王礼眉头一挑,连忙说道:“陛下不可,若强行在其中分设汉官,教习汉文。唯恐会引起这些瑶人的不满,而且这样做太过强硬,恐怕收效甚微。”
    朱怡员只是一听,便意识到是这些人想岔了。
    王礼他们是以为皇帝要强行在八排瑶里推广汉文,这与满清的武力改土归流没有本质性的区别,很容易会激发瑶人反抗。
    朱怡炅说:“王卿误会朕的意思了,朕并非是要绝其文化……这样,可先以民间教习形式,以官府资助其开设学堂,但不予管辖。且不必强求那些瑶人,愿意学的便学。而且再定个章程,今后地方官衙的“瑶人官”不论出身,仅以会说汉话,写汉字的为优先。”
    “还有,可适当开放一些政策,鼓励汉瑶通婚,加强交流。还可给予会说汉话习汉字,以及愿意与汉人亲近的瑶人一些赋税优免。只要让这些瑶人体会到了切实性的好处,其自然会愿意学习汉话,并与汉人交流。”
    说了半天,还是以利诱之。
    而且整体手段温和,皇帝尊重瑶人的文化,不会多加干涉,这样即使有部分瑶人心有疑虑,也不会太过抵触。
    再者,朱怡炅的这套也并非是在温水煮青蛙。
    这里还是清代,交通信息不便,真让瑶人一直封闭下去,本质上永远也无法与汉人修好融合。
    等朱怡炅死了,甚至他还活着,都有可能会因为别的一些矛盾冲突,再度起义。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文化越近,声音越少,凝聚力越高。
    “微臣遵旨!”王礼明白了,随即拱手应道。
    剿抚并用,说完了抚,剿这等武力也是必要的。
    远的不说,过山瑶与八排瑶,虽关系紧密,但却不可等同对待。
    有冥顽不灵的,肯定还是得铁腕治之。
    君臣几人正就细节商议,忽然一个秘书官小跑进来。
    “陛下,科学院黄大人求见!”
    朱怡炅闻言,并未不快,点头说道:“宣!”
    黄大人便是黄五,即先前研发了开花弹,乃至于空心铸炮法的那个工匠。
    大明科学院是朱怡员专门以蒸汽机为契机组建的部门,不仅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还给予了相当大的特权。
    因为没有新的研发任务,所以这黄五便是被临时平调过去,琢磨蒸汽机去了。
    毕竟,相比起现在的武器开发,蒸汽机才是真正的重中之重。
    这东西可是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甚至让这个时代都划上了“蒸汽时代”的标志。
    黄五满手乌黑走了进来,浑身衣服更是多处污渍。
    嗯,他知道皇帝喜欢这样子。
    黄五一进来,顾不上御书房里全是内阁大佬,满脸喜色的说道:“陛下,新型蒸汽机成功了!”
    “什么!”
    朱怡神色振奋,瞬间起身。
    王礼四人亦是神色惊讶,不过他们惊讶的是,皇帝居然反应这么大。这个蒸汽机他们都记得,是先前皇帝收复澳门时,与那些弗朗机人讨价还价下要求必须要的东西。
    当时还以为是什么稀罕物件,结果等船把东西运回来,确实够稀罕。
    而且非常大,尤其动起来的时候,声音剧烈仿若雷鸣,还会挥发出难闻的烟味。
    反正他们是搞不清,为啥皇帝要这么个物件回来,最后只能归结于帝王的猎奇心理。
    只要不影响到国家大政,还有对满清的战事,那皇帝有那么些奇怪癖好也无可厚非。
    朱怡炅说:“诸卿,趁着现在还有时间,便与朕一起去科学院,观摩一番这蒸汽机如何?”
    皇帝有请,哪敢说不。
    四位阁臣连忙拱手:“敢不从命!”
    ……
    大明科学院。
    其实就是一处闲置的大宅作坊,里头不时能传出巨响轰鸣。
    朱怡炅是乘着御辇来的,还没下去,御营军便里三层外三层将科学院团团包围。
    外围更是有不少锦衣卫打扮成平民百姓,在暗中审查有无可疑人员,可谓是严密到了极点。
    这并非怕死,只是出于皇帝的警觉。
    朱怡炅现在可是皇帝之尊,是大明这个帝国的全部希望。
    虽然他已经有了一个嫡长子,但若是他这时候被刺杀驾崩。
    那就算能扶持小皇子继位,最多就是支撑着继续跟满清对峙,要进取基本不可能。
    而且,谁又能担保那些人当真对皇位没有二心,历史上主少国疑的事情还少吗?
    朱怡员在御营护卫下进了内部的作坊,里头的工匠见到皇帝驾临,连忙叩拜行礼。
    朱怡炅微微抬手,示意众人平身,这才急不可耐说道:“快……快些让朕瞧瞧,这最新型号的蒸汽机到底如何!”
    对于皇帝这幅猴急模样,黄五并没有多言。
    黄五开口对着那些工匠指挥道:“开始吧!”
    那些工匠得令,随即开始对蒸汽机进行最后检修,同时加注燃料。
    燃料用的自然还是木炭,中国的煤矿主要集中于北方和西南。
    在一番颇为繁琐的操作以后,蒸汽机终于被启动。
    “咚咚咚当当……”
    嘈杂的巨响不断从蒸汽机各处零件里响起,带动整台蒸汽机剧烈震动起来,动力比之昔日带回来那台,明显要强多了,并且声音也明显有了变化。
    蒸汽机运转半个时辰,朱怡炅就一直在那里目不转睛的看了半个时辰。
    还是蹲着看,毫不顾忌皇帝形象。
    “好好好!”
    看到这台蒸汽机不断运作,朱怡灵终于大笑起来。
    现在这台蒸汽机其实已经非常完善,不仅有朱怡炅先前描述的活塞和气缸,还有对应的连杆、飞轮、滑阀等部件。
    虽然没有行星式齿轮,但黄五却想到用了另外的方法减速,蒸汽机体型本来就大,要求并没那么高。
    不过后面肯定还是要想办法搞出来,就算工艺不足,也可以先琢磨二三级齿轮。
    至于蒸汽机气密性的问题,黄五同样也在测试时敏锐的发现了。
    黄五的解决办法便是用皮革、油脂什么的进行代替,缺点是无法耐高温,隔几天就要更换。
    不过黄五表示,已经想到办法,正在着手制作密封用的铜环,再涂抹油脂进行密封,这样就可以解决高温熔化的问题。
    后世似乎很多人都认为蒸汽机必须要用橡胶,但其实橡胶也耐不住高温熔化,普遍还是使用金属环加润滑油密封。
    而且现在这个时期也没有橡胶,还得再等十五年才会被首次发现。
    这台新型蒸汽机历时近半年,终于在中国问世。
    而它在后世还有另一个名字“瓦特蒸汽机”,现在应该叫“黄五蒸汽机”了,二者结构已经非常相似。
    按照时间线,欧洲还要将近五十年,瓦特蒸汽机才会真正问世,并成功启动蒸汽机的革命换代,进而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
    大明这边已然抢占了先机,这并非是朱怡炅天命所归,而是这才是蒸汽机发展的正常路子。
    欧洲那边所以一直搞不出“瓦特蒸汽机”,纯粹是资本商业在作祟。
    活塞、连杆的构想很早便已经出现,但一直到“瓦特蒸汽机”问世,甚至“瓦特蒸汽机”问世,也是为了更高效地在煤矿场……抽水。
    直到瓦特继续改进,才终于将蒸汽机从抽水工作里解放出来。
    然后欧洲人才发现,蒸汽机原来还能用来带动机器纺纱,解放劳动力。
    甚至于除了纺纱,还有更多别的用途,比如,蒸汽战舰……
    在朱怡炅的提示下,大明科学院能半年才搞出蒸汽机,已然不算快了。
    毕竟基本结构都已经给出来了,只是要修补其中的各种缺陷问题。
    直到现在,这台蒸汽机问题也没完全解决,至少动力就远非后世蒸汽机能比拟的,催动蒸汽战舰,纯粹做梦。
    但现在成品已经有了,大明已经领先全世界,只要继续按着活塞式蒸汽机的路子研究下去,工业革命不是梦。
    朱怡炅十分开怀,甚至一扫这几日批奏章带来的疲惫,唯独内燃机没搞出来。
    但这东西,怕是朱怡炅活着的时候,都很难出现了。
    朱怡炅高兴之余,顺势说道:“黄卿此番带队研发新型蒸汽机功不可没,着礼部册其为伯爵,封号由礼部拟定,其余参与人等,一律三倍薪俸,还望黄卿再接再厉。”
    这就封伯了,虽然没说是世袭的,但王礼等人还是心头震动。
    看来陛下对这蒸汽机确实颇为看重。
    黄五一愣,随即叩头谢恩:“微臣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伯爵比先前的子爵如何,黄五不清楚,但肯定更高。
    看着叩首的黄五及后面一众工匠,朱怡炅心中又莫名有些遗憾,这黄五竟然真不是黄履庄的儿孙。
    那个黄履庄,朱怡炅还特意下旨叫锦衣卫留意了,最后确实找到了。
    找到了坟冢。
    黄履庄史书上记载不详,在这个时间线里却据说是病逝。
    而且因为长期捣鼓个人发明,被乡里认为是怪人,不学无术,所以……没有子嗣留存。
    只能说生不逢时了。
    不过无妨,并非所有人才都是历史有名,也并非所有人才都在西方。
    槽,看来老板那章只能先欠着了,凌晨看能不能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