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0章:第三篇
作者:泡沫里的咸鱼   回档之1995最新章节     
    河元市西边与固理相接的柳家镇。

    上午八点多钟,郑春亲自带队,几乎是有些心惊胆战地协调着蜂拥叫喊的人群进入位于小镇中心的柳家镇电影院。

    今天上午演的是《五福临门》,也是一出现代戏,比《朝阳沟》名气小很多,却依旧让周围百姓趋之若鹜。

    七十年代修建的电影院标准容量是1500人,但实际上肯定挤进了2000人不止,是不是真的有票都已经无暇顾及,郑春想的只是别因为拥挤出事就行。

    就这,还有很多人被挡在了大门外,纷纷嚷嚷着不肯离开。

    直到影院内传出乐声,又经过下属一番汇报,安全无事,站在电影院外小广场上的郑春才松了一口气,感觉两腿都有些软,很想蹲下来抽一支烟,不过,因为今天有记者在,只能保持形象。

    看了眼大门处,三个人守在门后,还明显在被人推动,东边墙头还出现了探头探脑,很快被大院里的工作人员喝止。

    乱啊。

    不过,也让人提气。

    郑春还来不及多想,南边与临街商铺紧挨的一处小门打开,一个穿灰色西服肚子很凸的胖子领着四五个老人进来,郑春连忙迎上:“老刘,你可来晚啦。”

    胖子名叫刘红民,是柳家镇的一个小代理商,负责桑河酒在这边的销售业务。

    听郑春招呼,刘红民笑着道:“怕老人家挤着,晚一点就晚一点。”

    “老刘你也是周到,”郑春说着,连忙吩咐一旁的一位工作人员:“快带老人家进去,放心,留了座。”

    “呵,哪能对你不放心。”

    目送几个老人在工作人员引领下进入电影院,刘红民才打量四周,看着好像大型盛会一样的旗帜、横幅乃至飘到二三十米高空的大红气球,不由仰着头笑骂道:“老郑,你个信球啊,弄这么大阵仗,得花多少钱?”

    见老人离开后刘红民开始露出本性,郑春连忙阻止,示意旁边一个胸前挂相机的青年:“老刘,咱文明一点,有记者同志在。”

    “啊……哦,我这嘴,”这年代不管什么记者都挺让一般百姓肃然起敬,刘红民轻轻抽了一下自己的肥脸,还走上前:“记者同志,你好,刚刚别介意啊。”

    青年掩饰着内心的鄙薄,与伸手过来的刘红民握了下,笑道:“没关系。”

    郑春又帮忙介绍:“这是咱《河元日报》的。”

    青年倒也不是没情商,主动补充:“我叫李凯。”

    刘红民点着头,邀请道:“小李啊,如果不嫌弃,稍后刘哥做东,一起吃个饭怎么样?”

    李凯看向郑春,郑春笑道:“既然来了,肯定要坑你一顿啊。”

    “使劲儿坑,”刘红民满脸是笑:“反正肯定不喝你家的便宜酒。”

    “诶,这就伤感情了。”

    “哈哈。”

    说笑了几句,看李凯走去一旁拍照取材,郑春才问刘红民道:“最近卖的咋样?”

    听到这个,刘红民一张本来紧致的胖脸都笑出了几条褶子,却卖关子:“咋样,这大戏就不说了,你都恨不得让人偷偷把标语刷到人家厕所墙上,镇上那些小饭店小糖酒也都是你家的广告贴纸,还有那么多赠送的海报,连我家都贴了几张,现在走到哪都是桑河酒的那句广告语,啧啧,老郑,这肯定不是你想出来的,对吧?”

    这些日子,除了送戏下乡,通过之前与苏杭商议的各种细节补充,郑春还打发桑河酒业的工作人员在巡演各处粉刷广告标语,并且送出了大批贴纸和海报,堪称一整套高强度的全方位洗脑。

    当然,核心还是送戏。

    这是博好感的一项,专业来说,就是品牌塑造。

    百姓听了你送的戏,甚至,哪怕是没看到的,见你这么做了,再看那些四处可见的标语,内心里也就很难生出反感,只会觉得,这企业还不错。

    有了好感,品牌才能逐渐深入人心。

    郑春当然不会和刘红民细说从某个少年那里听到的这些,只是竖起两根手指:“那条广告语啊,两万块买的。”

    刘红民显然有些见识,立刻道:“不贵,一点都不贵,呵,我就说,打死你都想不出这种点子。”

    郑春忍不住显摆:“那你也肯定想不到,这条广告词是哪来的。”

    “哪来的?”

    “咱河元最近出了个少年作家。”

    “哦,这个,我知道,我女儿前几天还跟我要钱买书来着,还拿报纸给我看,那个,叫什么……参商,是参商吧?”

    郑春点头:“那孩子,喊我叔叔。”

    “不得了啊,”刘红民明显惊讶:“你家侄儿?”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