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成就好事
作者:夜雨听荷   穿书不可怕,凭自己改掉炮灰命最新章节     
    不知道谁起的头,渐渐都形成了共识,开始明码标价了。
    能正常生活、干活的,聘礼只要十两。缺胳膊少腿的,便涨到了二十两。不能动的,则要五十两银子。
    周正走哪儿都被媒婆围堵,不得已跑到翁晓晓面前来诉苦。
    翁晓晓忙着规划茶山跟水塘,没理会村里的言论,听周正这么说来,还有些愣神,这是嫁闺女还是卖闺女,婚姻大事,这么儿戏的吗?
    好像这么想也不合适,伤残人士也有正常嫁娶的权利,只要你情我愿,自然没什么。
    周正挠挠头,他看到了翁晓晓疑惑的眼神,“好些人家日子艰难,能有这么多聘礼,自然愿意把闺女嫁过来。”
    “这是好事儿,本来想诸事儿顺当之后,再说这些的。周管事特意提起,是有什么问题吗?”
    周正咧咧嘴,略带尴尬,“我自己都是一个老光棍,不会办这些事情。”
    翁晓晓听明白了来意,“那就让凤姑去帮忙相看吧,等双方定下来后,再按照这边的习俗下聘就是。”
    “如果要成家的多,这房子又是问题。”周正趁机补充道。
    本来修的是免费宿舍,庄子上出钱,两人一间。现在要娶媳妇,还住宿舍自然就不可以了。
    他们每个人大概有十两银子的抚恤金,这下了聘礼,怕是也没钱盖房子了,周管事急的应该是这个问题吧。
    “先安排下聘的事情,又不是立刻就成亲呢,房子没那么急。”这个钱,翁晓晓不想白给,宿舍给你白住已经仁至义尽。
    想了想,翁晓晓补充道:“我可以借钱给你们盖房子,不收利钱,但是也希望大家量力而为,可以先盖土房子。后面还要娶妻生子,别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哪个光棍不想成家呢?他手里有二十多两,但他这个年岁,又身有残疾,想娶个大姑娘,自然要多出聘礼,再盖好房子还真是困难了。像东家说的,那就先盖土坯房,先成家再立业。
    好好跟着东家干几年,他相信一定能盖上大瓦房,瞧瞧刘远家的日子,那才是老百姓最好的生活。
    “我明白了,会给大家传达下去的。东家,您给大伙想想赚钱的门路吧,好些人年岁大了,都想早点娶上媳妇。”
    这种急迫的心情也可以理解,翁晓晓点头应下,“先安排几个人做木工活吧,我看那轮椅做的不错,手艺是过关的。我画些新图纸,做点新样式的东西,应该好卖。”
    周正喜出望外,一批批家具打下来,好几个手巧的已经能上手了。
    “行,我这就张罗起来。”周正欢喜地走了,还不忘叫上凤姑一路。
    他们走后,翁晓晓索性坐到了书桌旁,拿笔画起了式样。
    小孩子玩的跷跷板,小三轮车,摇摇马,各种用木块做的玩具,反正能想到的都画了出来。
    这些东西可以做成中档和高档两种。中档的,就用一般的木材,便宜些,卖给一般富足的家庭。高档的便选用贵重的木材,精雕细琢,专门卖给达官贵人。
    写写画画间,一下午就过去了。
    ......
    翁晓晓不懂茶,但是老王头真是个行家里手,交谈过几次,便决定高薪聘用这一家人。
    他们只负责技术这部分,需要多少人手,要采买什么东西,都由周正负责,既减轻负担,也避免一家独大。
    “东家,咱们这茶树品种是不差的,缺的是肥料和管理,这一片都需要好好养养,起码后年才能出茶,否则采了品质也太差。”
    翁晓晓点点头,作为外行人,她看着这些茶树都觉得不太正常了。
    “茶树挺脆弱的,这两年没人管理,生长受阻,还有乱长的现象,病虫害也不轻。我也是爱茶之人,种了一辈子,实在不忍心离开茶园,当时也是没办法,哎,不说了,好在盼来了新东家。”
    “王老伯,往后您就安心照顾这片茶园,先给您固定的工钱,等咱们茶园盈利了,我给你分红。”
    翁晓晓相信,利益最能激励人。
    果然,一定有分红,老王头眼神亮了亮,“那就谢谢东家了,我一定好好干。只是这肥料?”
    “哪种肥料对茶树最好?”
    现在的农家肥都是自己存自家用,好像没听说有卖的。
    “猪粪、羊粪、牛粪、鸡粪都可以,但要堆腐后才可施用,否则会伤根。”
    “看来养茶以前,要先养这些家畜了。”翁晓晓本也有这个规划,“那就先在茶园里养鸡。周边用篱笆围起来,里面散养。老伯家里人手多吗?若是人手够,我把养鸡的活也包给你们,便于管理,闲杂人等少进来。”
    他跟两个儿子的工钱足够养活一家老小了,如果再包给他们养鸡,那老婆子跟儿媳妇,甚至小孩子都能帮上忙,家里没闲人,再不用担心温饱,更不用为了节省口粮急着把闺女嫁出去。
    想到这些,老王头直接跪了下去,“家里人不少,够用。我代一家老小叩谢东家大恩了。”
    翁晓晓给平安使了个眼色,让他过去把人搀扶了起来。
    “老伯,只要把茶园经营好,我能赚钱,自然不会亏待了你们。先修篱笆,再算算养多少鸡苗,是现在养还是等开春养?跟周管事商量着办。”
    这都九月了,天越来越冷,“让我老婆子先买些鸡回来养着吧,等春天,母鸡就能抱窝孵鸡苗了。”
    “就这么办吧。等后面核算一下成本,我再给你们定养鸡的提成,总之,我赚得多,你们就拿得多。”翁晓晓不会脑子发热,空口许下给多少的,她不黑心,但也不能不赚钱。
    老王头当即作揖道谢,如今遇到了好东家,生活有了着落,他一定把这片茶园给打理出来。种出了好茶,可比那百亩良田赚钱!
    ......
    凤姑去给那些伤兵相看媳妇,郑榕闲来无事,也跟着去凑了凑热闹,再加上一个老嬷嬷,三个女人一台戏,热闹非凡。
    几天下来,真的撮合成了五对儿,里面有周正周管事跟那个差点被冤枉的田娃。
    各人情况不同,自然聘礼也不同。
    周正虽然年龄大些,还少只胳膊,但作为管事,能干又有前程,好几家争着嫁闺女,最后相中了一个李姓姑娘,给了十五两聘礼,两厢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