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运气不错
作者:穿尽红丝   穿成贫家小可怜,我将全村带旺了最新章节     
    若说冬季山里头可能剩下什么吃的,那就非山药莫属了。
    毕竟它一不好找,二不好挖,她这也算是运气好了,能寻上一片。
    “你将这些都摘了。”宋南絮吩咐着明哥儿,自己从篓子里翻出小锄头。
    冬季山药最不好挖,藤蔓一碰就掉,根本找不到根茎。
    小时候,她父母忙着工作,把她送到农村的爷爷奶奶身边。
    打小就和村里的孩子田野里撒欢,上山摘果,下水摸鱼,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她和自己那群小伙伴摸索的一清二楚。
    用奶奶的话说,她是城里放出笼子的鸟,除了吃饭,脚不沾家,比十里八乡男孩还野的皮猴子。
    所以大学她没犹豫的选了农业大学,一路学习努力,也跻身成了农业科学院里的专硕。
    她第一次庆幸自己选择的职业,至少穿到这个纯农业的古代,她不会两眼一抹黑。
    本来学有所成是要归家,只可惜,实验室那场大火,注定让她回不了那个日思夜想的小村庄······
    明哥儿见她猫在那里不动,以为她不舒服,忙问:“阿姐,你没事吧?”
    宋南絮回神,摆了摆手笑道:“没事,我在观察怎么挖呢!”
    也罢,既然来了,就好好活下去吧!
    宋南絮不再分心,专心的研究起面前的山药藤,拨开藤蔓上的积雪,顺着藤蔓找准地面位置。
    就是这!
    几锄头下去,土里分布的根须就开始变多。
    看样子,个头还不小!
    就是雪水浸湿的土壤紧紧吸附在山药上,不像现代种植的沙土,不太好挖。
    若是有那种长长的洛阳铲,也能快不少,奈何她手里只有锄头,只能将周围的土绕着刨开,费了好一会功夫,才挖出三指粗细,一米多长的山药。
    这一片山药藤蔓很广,覆盖了好几棵树的范围,间隔几十厘米就能刨出一根。
    她越挖越起劲,挖着挖着身子就有些吃不消了,撑着锄头喘气。
    明哥儿摘完藤上的山药蛋,见她面色苍白,额头冒起豆大的汗珠,伸手抢过她的锄头,“阿姐,我来吧,你歇会。”
    宋南絮身子晃了晃,实在勉强不来,点了点头寻了个树桩坐下,指挥起明哥儿怎么挖。
    别看明哥儿瘦瘦小小的,做起事来干净又利索,一点即透。
    两人轮换着挖,足足挖了几个时辰,抬头天都见黑了,可地里还余下有几株。
    宋南絮找了棵树枝将它藏匿起来,准备下次再来挖。
    明哥儿在一旁装山药,将少的篓子递给宋南絮,“阿姐,你伤还没好,少背点。”余下的山药全装进自己篓子。
    宋南絮也没推辞,她眼下身子确实是太虚了。
    姐弟俩背着沉沉的背篓,一前一后的往山下走。
    下山的路,宋南絮特意走了偏僻的那一条。
    庄户家里,每日耗费最多的就是柴禾了,不单单做饭,平时取暖也就靠着这个,一大捆柴紧着烧,也只能烧上两日。
    宋南絮一路上捡了不少柴禾,选了几根粗长的树枝用绳子固定,架成一个简易的小拖车,其余小的就依次叠放上去,这样就省了不少力气。
    明哥儿见她用麻绳捆柴,在雪地上拖着走,眼睛又亮了亮,这法子他还从来没用过呢!
    两人走到半山腰时意外发现一个野橘子树,通红的果实在雪地里尤为扎眼。
    “有橘子!”
    两人相视一眼,兴奋的凑了过去。
    走近才发现,树上橘子大多都被鸟啄空了,剩下大半个橘子皮在树枝上挂着,显得很多。
    好在其中还有些完整的橘子,宋南絮攀着树枝,摘了一个。
    通红的橘皮轻轻一掐就剥开,露出饱满的橘肉,塞了一瓣进嘴,宋南絮惬意的眼睛都眯起来,将余下的一半塞进明哥儿嘴里。
    见了雪的橘子格外的甜,姐弟俩一连吃了几个才停手。
    明哥儿将背篓放下,自告奋勇的爬上树去摘,摘一个就扔到雪地,宋南絮则在树底下捡,竟也摘出了半篓橘子。
    路过河边,宋南絮想将山药上多余的泥土洗了,回家省的挑水。
    冬日的河水刺骨的凉,明哥儿知道她受伤不舒服,抢着将自己那一篓子洗完,又来帮她洗。
    宋南絮抢不过他,将背篓洗洗好去装洗干净的山药,没想到篓子刚下水,就感觉有东西在里面蹦哒,提上来一看,竟然是条鲤鱼。
    这运气,是不是太好了点?
    抓了条鱼,天都完全黑了,姐弟俩不敢再耽误,急急忙忙的往家赶,顺道将平哥儿和乐姐儿接回家。
    一回到屋里,明哥儿就有些按捺不住,“阿姐,你听牛婶子说了没,这冬天的山药能去镇上卖个好价钱,我明天将剩下的都去挖了回来吧?”
    “不急,明天我和你先去县里一趟。”宋南絮将东西搁下,替乐姐儿剥了个橘子。
    见明哥儿眼巴巴的望着自己,有些好笑,“你放心,这大雪天,没人上山里去,不会被人挖走的。”
    说罢拿起两块打火石,想生火做饭。
    试了好几下,就砸了点火星子出来。她突然无比怀念起打火机,实在不行,来盒火柴也行啊!
    在明哥儿狐疑的眼神,宋南絮不自在的干咳了一声,“手僵了,打不着,呵呵~”
    明哥儿没说话,接过她手里的的打火石,一下就帮她把火生了起来。
    宋南絮将手在火上烤了烤,恢复了些温度。
    拿着烧火棍子在灶膛灰里刨了个坑,挑了几个大的山药蛋埋在里面,覆上柴灰后又盖上猩红的炭火。转身洗干净手,拎起那条鱼,利落刮鳞破肚,将内脏都清理干净。
    以前休假都是她自己做饭,烧的一手的好菜,院里的同事有空就上她家蹭饭。
    怕几个小孩吃鱼卡刺,又特地将鱼肉和鱼骨分离。
    橱柜里盛油的罐子是一滴都没了,盐罐子倒是还残留了一点点碎盐块。
    又在墙角水缸旁摸到一块干姜,干的是一点水分都没有了。
    宋南絮轻叹,总好过没有,将姜块细细的洗了干净、拍碎擦锅,去腥还能防粘锅。
    鱼骨先下锅无油干煎,看着边缘微微焦黄,加入热水。
    煮鱼汤,汤汁奶白的关键就是要加热水。
    又在外面寻了片瓦皮子,挑了根山药将皮刮了干净,洗净切成滚刀块,下到锅里盖上锅盖一起闷煮。
    (很多读者会质疑橘子在冬天还有?然后看了三十来分钟就去打差评,「什么作者没有常识,什么作者各种胡咧咧」我平时都是当看不见,但是今天我发现很多读者宝子正常评论,底下围了一堆,特此声明
    当然,不信的也可以自己去搜橘子几月成熟,百度会给你答案,最后家里有个小橘子园,都是要到十一月底才卸橘子,有时候摘漏的,到了过年姐姐妹妹会特意去抓漏,因为很甜。最后:不是所有下大雪的地方都是北方,南方人没在北方生活,所以你会发现本文中睡觉的是床不是炕,种的多为水稻不是小麦,本来是看个乐呵,为此,一些什么都没多说的宝子,被其他人围着指摘,实属看不过去,即使不看我的文都没事,虽然网络不见面,但是网络有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