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境遇
作者:浩尼   权谋大明,阉党崛起最新章节     
    看到李培恩的决心已定,方广只能无奈地接受现实。
    两人深入讨论了如何划分营地的各个职能,以实现更有效的管理。
    最后确定了四个部门:劳工司、后勤司、技艺司和教化司。
    起初,技艺司在方广的构想中是工匠司,但李培恩认为这过于局限,于是提议改为技艺司,以便容纳非匠籍或非工匠背景的技术人才。
    对于教化司,方广起初觉得没有必要单独设立。毕竟人数不多,教师大多是老匠户,纳入技艺司即可。然而,李培恩一是希望凸显教育的重要性,二是考虑到将来难民涌入后,需要对儿童进行基础教育,甚至条件允许的话,也要对成年难民进行识字教育。因此,这个部门的设立势在必行。
    李培恩还提议设立医卫司,但由于目前人力不足,只好暂时并入后勤司,待将来时机成熟再独立出来。各部门的负责人,由于需要协助方广管理营地,李培恩给予方广一定的自主权,让他自行挑选。然而,经过深思熟虑,方广决定不亲自任命。他的理由很简单,如此庞大的营地,无论谁来管理,都无法完全避免错误。若由他任命人员,一旦出现失误,很可能导致管理层的偏颇,这对任何人都不利。因此,他认为人事问题应由李培恩亲自处理,以确保营地的健康发展。
    听到方广的解释,李培恩不禁赞赏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你的视野开阔,我必须重新审视你。”方广的想法确实展现出高度的洞察力,不仅反映出他对营地的真诚关怀,更展现了他的胸襟。这让李培恩感到惊喜。
    面对李培恩的赞扬,方广有些不好意思,拱手谦虚回应:“宣抚使过奖了,这些都是我在兵书上学来的,古人的治军之道,仅供参考……”
    “不论你是借鉴还是学习,有这样的见解已超出常人。”李培恩再次肯定了他,然后话题回归正事:“其实营地各部门的人选交给我,我也只能从有限的人中挑选。”
    \&营地内的面孔如此众多,我认识的却寥寥无几。\&
    \&因此,我认为你不必过于纠结这个问题。\&
    \&只需关注你从队伍中抽调人员与从劳动者中提拔的比例即可。\&
    \&我的提议是,尽可能从难民中发掘并培养潜力者。\&
    \&唯有如此,这个营地才能真正实现繁荣。\&
    李培恩的见解让方广深以为然,他点头表示赞同。
    目前他们收容的难民数量不容小觑。
    数万之众,仅靠外来管理者,不论是方广的部下还是李培恩的锦衣卫,都无法有效管理。
    因此,最佳方案是激发难民自身的潜力。
    见方广接纳了自己的观点,李培恩继续提出:
    \&你觉得这样如何?等每日夜晚难民们工作完毕返回营地。\&
    \&我们在营地开设晚间学习班,找些教师教导,无论是算术还是读写,都要让难民们参与学习。\&
    \&然后从学习成效显着的难民中,逐步挑选并培养人才。\&
    李培恩对此有着清晰的认识。
    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时间。
    他相信,尽管这些难民现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只要给予他们机会,必定会有许多人逐渐崭露头角。
    毕竟在任何时代,缺乏的并非人才,而是机遇。
    普通人一旦抓住机遇,往往也能成就他人望尘莫及的高度。
    详细解释了学习班的构想后,李培恩才安心下来。
    他内心渴望留在营地,慢慢体验带领众人开创新生活的历程。
    相较于外界的勾心斗角,他更享受这样的感觉。
    然而,他没有这样的幸运。
    他清楚地知道,崇祯皇帝虽然现在不仅批准了他的大明皇家海贸司提议,
    还赐予他天子剑,看似恩宠无边,信任有加。
    但崇祯皇帝是个极度矛盾的人。
    这一点从他先是对袁崇焕委以重任,以极大的恩宠将辽东军事交给他,
    然后在京师解围后不久,又在朝臣的弹劾下秘密处决袁崇焕,可见一斑。
    后世许多人认为,这是因为崇祯听信了魏阉余党的诽谤,
    或是袁崇焕自身行为不当,草率处死毛文龙,惹崇祯不满。
    然而,穿越到这个时代,与崇祯皇帝有过交往后,
    李培恩隐约感到,事情的本质并不在于这些细枝末节。
    关键的转折点在于manqing势力穿透关宁防线,直逼京城,形成了围困的局面。
    崇祯皇帝是否因京城受困的恐慌,在事后处决袁崇焕以平息愤怒,这难以定论。
    这一举动无形中将京城被围的责任全推给了袁崇焕,自己则置身事外。
    毕竟,天子被外敌围困,无论如何都不是光彩的事。
    因此,李培恩能从这些尚未发生的事件中,深刻洞察崇祯皇帝的性格本质。
    这使得他在面对崇祯时,总有一种芒刺在背的紧张感。
    毕竟,没人愿意与一个权力无边且疑心重重的统治者打交道。
    为了防止自己某日步袁崇焕后尘,秘密遭受残酷的刑罚。
    李培恩只能将主要心力倾注于皇家海运司的事务上。
    营地和难民的管理,他只能在有空时兼顾,日常运作还得倚仗方广的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