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全新历程的启程
作者:浩尼   权谋大明,阉党崛起最新章节     
    这也是为何拥有皇家赐品的人,都会如履薄冰地在家供奉的原因。
    但这把“尚方宝剑”却赋予了李培恩些许行动的自由。
    因此,李培恩只能随身携带。
    当然,为了表示对皇赐之物的尊重,也为了避免他人闲言碎语。
    李培恩每次携带宝剑出门,都要找人捧着。
    作为李培恩的随从,这个任务自然而然地落在了李德身上。
    李德小心翼翼捧着宝剑出门,李培恩直指王承恩居所的馆舍。
    他此行并非为了炫耀尚方宝剑,而是要向王承恩报告自己接到的皇命。
    毕竟在名义上,他李培恩仍是对方的下属。
    加上他也了解崇祯对王承恩的信任。
    因此,李培恩期望能妥善维护与王承恩的关系。
    在馆舍门口耐心等待通报后,李培恩开始在心中慢慢构想一会儿见面时的言辞。
    毕竟尽管崇祯给予的仅是一柄象征权力的宝剑,而非代表天子威严的全套黄钺。
    但这无疑代表了崇祯皇帝对他的信任。
    李培恩此刻有些忧虑,王承恩是否会因此与他保持距离。
    毕竟两人的地位相仿,都是依靠皇权生存的宦官。
    滋生嫉妒之心并不稀奇。
    然而,让李培恩稍感宽慰的是,见面后,王承恩并没有表现出冷淡,反而对李培恩更加热情。
    看来,王承恩能名垂青史,其胸襟气度确有几分。
    邀请李培恩落座后,王承恩语重心长地对他说:
    “李宣抚使,这把天子赐予的特权宝剑可是难得一见的珍品。”
    “我只愿你往后时刻记住这无边的皇恩,切勿辜负陛下对你的厚望。”
    李培恩对王承恩的教诲立刻表示敬意:
    “公公所言极是,卑职能得陛下如此眷顾,心中忐忑不安。”
    “日后卑职必将全力以赴,为大明鞠躬尽瘁,绝不辜负陛下的深恩厚泽。”
    王承恩闻言,满意地点点头:“你有这样的觉悟,是件好事。”
    “但你要明白,这宝剑虽象征着陛下的信任,你也需自我约束。”
    “别让陛下的信任变成你不知不觉中的隐患啊!”
    不得不承认,王承恩对李培恩的印象不错,但也有些忧虑。
    毕竟李培恩年纪尚轻,说句不客气的话,还未经世事的磨砺。
    因此,王承恩不得不费心提醒李培恩,这宝剑代表崇祯的信任,
    要他铭记皇恩,竭尽全力做事,尽快为崇祯皇帝带来财富。
    同时,他也担心李培恩掌握不好手中权力的尺度。
    万一李培恩误以为有了特权,便打着崇祯的旗号胡作非为,
    那很可能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
    不过,李培恩显然已深刻理解这一点。
    面对王承恩的警告,他恭敬地起身行礼:
    “感谢公公的指点,卑职必会审慎行事,既办好事,又不滥权。”
    听到这番话,王承恩满意地点了点头。
    李培恩超越年龄的沉稳,给人以安心之感。
    之后,两人自然地转向了讨论迁移灾民的话题。
    李培恩拜访王承恩的主要目的,是希望他能一同出面,
    向刘骥和常州府的乡绅施加压力,以便筹集更多粮款。
    面对李培恩的请求,王承恩思考片刻,决定顺水推舟。
    尽管他是天子的使者,代表崇祯在常州传旨,深受信任,
    在这个小地方,他确实能体现部分皇权的意愿。
    但现在,李培恩已有天子赐予的特权“尚方宝剑”。
    就算王承恩不参与,李培恩恐怕也能让常州府的士绅官员俯首帖耳。
    因此,他的参与仅仅是个形式,却能换来李培恩对他的一份情义,这无疑是个好机会。
    王承恩的洞察力使他察觉到这一点。
    显然,李培恩有意请他出面,以此对他产生亏欠。
    这正好符合王承恩的期望,所以他毫不犹豫地应允了。
    事情敲定后,李培恩没有拖延,立刻起身告别。
    毕竟,今日已是岁末之夜。
    按常理,不应打扰他人宁静。
    不过,鉴于王承恩与他相似的身份,同样身处异乡,这样的拜访并不会显得失礼。
    返回府邸,看到大多数仆人已回家,府内显得颇为寂静。
    李培恩将御赐宝剑妥善安置于书房后,缓步走向后院。
    步入后院,一股诱人的香气扑鼻而来。
    循着香气,他来到餐厅外。
    发现餐桌上早已摆满了各种肉类佳肴。
    李培恩抬头望了望天色,询问正在餐桌旁忙碌的秋月:
    “晚餐这么早就准备好了吗?现在才下午呢。”
    秋月一边熟练地摆放筷子,一边娇声回应:
    “今天可是除夕啊,这是团圆饭,待会儿你还得先祭奠祖先,不早点准备怎么行?”
    “况且秋菊姐之前也提过,你现在家大业大,以后祭祖恐怕得有个专门的祭坛才体面呢……”
    听着秋月的絮叨,李培恩才意识到,原来今天是今年的最后一天。
    过了今晚,新的一年将是实实在在的崇祯元年。
    大明的历史也将翻开崭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