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公然夺取
作者:浩尼   权谋大明,阉党崛起最新章节     
    信件完成后,李培恩并未急于寄出。
    只是简单地将其搁置在书桌后的书架上。
    这封信是写给当前在崇祯皇帝面前得势的太监曹化淳的。
    而曹化淳派去协助调查郑家案件的西厂人员,
    几天后恰好会带着此次的成果返回京城。
    那时,李培恩可以将信交给他们,
    由他们直接转交曹化淳。
    这样,至少曹化淳从郑家财产中分得的部分,
    不至于完全付诸东流。
    打了个哈欠,李培恩走出书房,
    仰望久违的阳光,
    对身旁的丫鬟秋菊说:\&今天的阳光,怕是近一个月来的第一次吧?\&
    “确实如此。”秋菊望着久违的阳光,不禁轻叹道:
    “还好天公作美,否则北门外的寒冬,恐怕会让更多人命丧黄泉。”
    李培恩听到秋菊的话,眉心不由得紧锁。
    他知道北门外聚集着逃荒的难民。
    他们都是今年下半年从北方迁徙而来。
    大约有十几个家庭分散居住。
    他们在城墙脚下搭建起简陋的棚屋。
    平日白天就跪在城门口乞求施舍。
    然而秋菊的言辞暗示,情况可能比他预想的更严重。
    李培恩疑惑地问:“东门外乞讨的人突然增多了吗?”
    秋菊脸上带着同情,回答说:
    “哪里是增多,根本没人敢靠近北门那片区域了。”
    “那里黑压压一片,全都是人。”
    “不知道这次又是哪个地方遭受了灾难……”
    “县里和府里发放救济粮了吗?”李培恩再次询问。
    秋菊摇头道:“这个我就不太清楚了。”
    坐在书房外小院的椅子上,由秋菊端来的。
    原本打算享受阳光的李培恩此刻却坐立不安。
    他的思绪始终围绕着北门外的状况。
    实际上,根据李培恩的记忆,
    能逃到常州府的难民总是少数。
    一是因为常州府地处江南富饶之地。
    附近很少发生严重的灾情。
    二是,常州府北面有应天府作为屏障。
    即便北方灾区的难民南下,
    应天府毕竟是大明的陪都。
    虽然皇帝不在那里,但六部衙门齐全,
    是江南名副其实的第一大城市。
    因此,许多南下的难民
    都会在抵达应天府后停下脚步。
    只有极少数会选择继续前往不远处的常州府。
    因此,常州府在处理大规模难民聚集问题上缺乏经验。
    不仅经验不足,
    估计大多数常州府官员
    和之前的李培恩一样,对难民的聚集一无所知。
    但李培恩心里十分明白,
    眼看着就要过年,
    如果城外的难民继续忍饥挨饿,找不到食物,
    他们可能会转变为暴民或流浪者。
    反复权衡后,李培恩决定亲自去北城看看。
    否则,这个年他无法安心度过。
    不过,李培恩并不打算独自一人前往。
    他示意仆人准备马车,
    然后自己上车,吩咐仆人直奔方泽家,不顾即将到午餐时间的事实。
    来到方泽的府邸前,
    跟随的仆人也不需李培恩多言,
    从马车上跃下,立刻朝方泽家的守门人走去,开始交谈。
    听说李培恩亲临此地,守门人不敢有丝毫怠慢。
    他匆忙小跑进去,通报了这个消息。
    方泽、方广和方泽的父亲此刻正在屋内围炉饮酒。
    一听到李培恩到来,他们连忙起身迎接。
    在门口相遇后,李培恩与方泽的父亲简单寒暄几句后,便直接提议他们去牵马。
    随即,三人径直向城北驰去。
    刚到达北城门,李培恩还未下马,就看到前方两拨人正激烈地厮打。
    周围聚集的群众议论纷纷。
    方泽跳下马车,带着方泽兄弟穿过人群。
    他拉住一个旁观者询问:“这两群人为何动手?”
    “为什么?那些北方来的家伙偷东西呗。”
    那人一开口,周围的人也纷纷附和:
    “这群贼子就应该挨揍,今天北城门内外,无论是鸡还是狗,都被他们偷得一干二净。现在总算让他们现行了。”
    “抓现行有什么用?城外那些山坡的树皮都被他们剥光了,你若真的送他们去官府,他们可能还会感激你呢。”
    “哼,报告官府有什么用?城外的人越来越多,你见过哪个官府来管过这事?”
    听着民众的议论,李培恩大致明白了状况。
    一群城外的灾民为了生存,开始偷窃当地居民的家畜。
    今天,他们大概是被当场抓住了。
    这场景让李培恩心中预感愈发不妙。
    等几个看热闹的人说完,他插话问道:“灾民数量不少,官府没设立救济粥棚吗?”
    听到李培恩的问题,面前一人转头打量了他一番,反问道:
    “粥棚?看你这装扮,恐怕不清楚现今粮食的价格吧?”
    “上个月粮食价格还算稳定,现在涨了?”李培恩的心情愈发沉重。
    “早就涨了,现在几乎是每天一个价!”
    “每天都涨!”
    “现在的粮价,都让人承受不起了!”
    提及粮食涨价,市民们更加激动,李培恩无法插话。
    无奈之下,李培恩转向方泽问道:
    “现在粮食多少钱一斗?”
    他问方泽,并非因为对方是锦衣卫消息灵通。
    只是因为李培恩知道方泽家有两家粮店。
    “这个……”方泽犹豫片刻,靠近李培恩耳边低语:
    “今日市价,白米每斗三百六十文。”
    \&三十六两银子一石米?\&听到这个价位,李培恩的面色瞬间黯淡,毫不客气地质问道:
    \&这样的价格,你们是要明目张胆地抢劫吗?\&
    李培恩的愤怒源于这价格的荒谬,几乎已是平日米价的四倍不止。
    正值年终,粮行这般提价,恐怕全常州府的百姓都无法安乐过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