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狗碗里的馒头
作者:陷入爱河   读我心后,爹爹你怎么不笑了啊最新章节     
    太后当然没错过,她愈发的激动,颤颤巍巍地伸出手,抓紧建熙帝的龙袍,目眦尽裂。
    寿王在一旁劝道,“母后,皇兄已经罚过了,您莫要再生气了,当务之急是养好身子才是!”
    “啊呜啊……”
    建熙帝见状,握住了太后抓在他龙袍身上的手,悲痛道,“母后您放心,就算是寻尽天下名医,朕也要将您的病治好!”
    太后合上眼,咣的躺下,被气得够呛。
    建熙帝叹了口气,对着一屋子人又说了些有的没的,最后对太后说道,“母后,今后朕每日都来看您,给您侍疾,您一定要好起来啊!”
    众人闻言一震,心道建熙帝这是作戏还是真的孝顺啊,按之前大家的猜想,太后病重,建熙帝也就来个过场,真没想到还要亲自侍疾……
    寿王也摸不准建熙帝的脾气,他要干嘛?作戏还是……
    寿王担心建熙帝亲身侍疾,怕不是想找机会给太后气死,太后毕竟是他亲娘,他怎能眼睁睁看别人害死她?
    寿王躬身,“陛下日理万机,侍疾这等小事还是臣弟来吧!”
    建熙帝却朝他摆摆手,“你也别想闲着,母后此病,也有你照看不周之故,你与朕一同照料,直至母后痊愈!”
    寿王闻言一凛,他竟不怕他看着他?
    决定好了,建熙帝当晚便在慈宁宫留了下来,亲手给太后喂药,擦拭,陪床,直到夜深,太后入睡,建熙帝才顶着一身疲惫回到养心殿。
    慈宁宫的众人看在眼里,均是一头雾水。
    当夜,赵缨,上官澍,老国公一同回了光明殿,三人安抚好了孩子,开始坐下来分析建熙帝侍疾的用意。
    若是为了作戏给朝臣看,给太后看,那可真是出力不讨好,没有必要,毕竟建熙帝和太后的表面母子关系已经深入人心了。
    再作戏,更显虚伪了。
    而且还有个寿王盯着……
    老国公毕竟是和建熙帝自小长大的,知道得多一些,他娓娓道来,“其实陛下和太后的关系并没有那么差,陛下幼时,曾受过太后的一饭之恩呢!”
    “什么?”赵缨诧异,自她懂事以来,太后和父皇就针尖对麦芒了,她真是想象不出二人会真的有什么情谊。
    老国公摇了摇头,“殿下有所不知,当年陛下的养母锦妃因娘家受过,被打入冷宫,陛下的处境更遭了,宫里的人都势利眼,以往只是缺衣少食,自锦妃出事,陛下连饭都吃不饱了。”
    “陛下说,他饿极了就跟皇后宫里的狗抢食吃,有一次被发现了,太子和小太监们围着他打,是当时的皇后,也就是太后制止了太子,让人将那狗碗里的馒头给了陛下。”
    往事听起来都那般心酸,更何况亲历的人?
    赵缨心疼得眼睛都红了。
    “可是……太后此举虽是帮了父皇,可目的是羞辱他啊……”
    哪有人把狗的东西赏人的,更何况是个皇子?
    老国公叹了口气,“先皇子嗣繁茂,光皇子就有三十多个,陛下说过,宫里失宠的皇子比狗还不如,所以太后此举,陛下是感激的,有了这个馒头,才能让他有活下来的生机。”
    上官澍始终不发一言,此时却问道,“后来呢?”
    “后来……”老国公仔细回忆了下,“后来锦妃死了,匆匆下了葬,太后给陛下又换了一位养母。众人都觉得陛下克死了母亲,是不祥之身,忌讳他,倒是少了去欺负陛下了。”
    上官澍眉心一蹙,眯眸不语。
    赵缨也听出了不对劲,“父皇拿着馒头回去,锦妃后来就死了,莫不是那馒头有毒,锦妃吃了被毒死了?”
    老国公闻言一怔,半晌摇了摇头,“该是不会,陛下与锦妃感情深厚,若那馒头真毒死了锦妃,那陛下登基后必容不得太后!连面子都不愿意做的!”
    赵缨想了想,觉得老国公说的有道理,“也是,何人能坦然地对着自己的杀母仇人,什么都不做?何其能忍耐?常人亦不可,更何况是手握重权的皇帝?”
    若真有人能忍住,那真是……太可怕了。
    赵缨私心不愿意把自己父皇想成那样的人。
    上官澍却啖了口茶,茶杯掩住了他唇角若有似无的笑意,他不动声色地看了眼赵缨,心道女儿都这般能忍,更何况是亲爹……
    今夜建熙帝的举动出乎了众人意料,没想到之后的事更是让满朝文武瞠目结舌。
    建熙帝果真亲身侍候太后,朝暮不假手于人!
    一日两日便罢,连续半月……
    这一切看在众人眼里,纷纷自省,自己过去是不是太狭隘了,陛下果真对太后是真心孝顺的,可他们却总以为是作戏!
    尤其在得知思德长公主死于驸马之手,跟嫌疑犯建熙帝毫无关系,建熙帝承受了那么多天的误解和太后的谩骂都没有黑化,反而还对太后以德报怨。
    陛下是真孝!
    是他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百官们捶胸顿足,为自己过去几十年冤枉了他们的陛下。
    这里面不包括寿王,寿王还在观测,观测观测着,寿王自己也熬不住了。
    侍疾是个累活,更何况他们也上了年纪?
    建熙帝也是一般,本来每日减肥吃得就不好,还整日熬着,老脸蜡黄,吓得百官连忙上奏,让陛下歇歇吧,龙体为安,太后自有御医照料……
    然而劝谏之声被建熙帝一一驳回,建熙帝说“朕知你们背地里想什么说什么,朕不曾反驳,只觉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便罢,太后虽不是朕的亲娘,但是朕的嫡母,朕自小福薄,未尝天伦,亲娘早亡,养母也一个个早逝,唯剩太后,朕不想失去最后一个母亲……”
    一番肺腑之言,感动得文武百官涕泗横流,更有甚者,要为建熙帝与太后之事着书,传遍四海。
    许是建熙帝的孝心感动了上天,太后中风第十八日,痊愈了。
    建熙帝都能感动了上天,还感动不了太后?
    据说太后清醒能言之后,深深懊悔,老泪纵横,之前杀子的冤仇彻底烟消云散,与建熙帝不计前嫌不说,还让寿王好好学建熙帝的孝心。
    寿王伏地跪拜,由衷对皇兄的孝义之心敬服。
    建熙帝看着脚下的寿王,缓缓朝他伸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