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梦幻联动
作者:宅小书   金句制造机,我一手打造最强电台最新章节     
    “很多人可能从文字的细腻和深情上,已经能猜到,这首诗其实是出自一名才女之手。
    她叫林徽因,生于1904年。
    还记得我提到过的印度诗人泰戈尔吗?写《系一根心弦》的那位。
    他在林徽因20岁那年,到访我国,并且为林徽因写了一首诗:
    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哎!’。
    与这么一位大诗人在年轻时的会面,在林徽因一生之中,也不过仅仅是一件引为趣谈的小事罢了……”
    哇!
    很多《深夜巷话》的忠实粉丝,此时不约而同地发出了惊呼。
    梦幻联动!
    两个深夜宇宙系列的人物,竟然发生了交集!
    他们见证了历史性的一刻!
    所谓“深夜宇宙人物”,是如今在各大高校论坛上,一个很流行的说法。
    指的是顾知书在《深夜巷话》节目里讲述过的那些“历史人物”。
    经过这么多期节目的播出,以及许多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爱好者亲自探究。
    现在节目的粉丝们基本接受了一个观点——
    顾知书口中的那些人物,不存在!
    或者准确来说,是根据目前已有的史料考证,并不能证明他们的存在。
    而顾知书又说得是那么言之凿凿、信誓旦旦,让人不由得半信半疑。
    于是“深夜宇宙人物”概念诞生。
    凡是顾知书在节目里提及过的,而在现实里又找不到依据的那些人物,都纳入其中。
    有些人甚至开始绘制人物志,把时间地点事迹这些顾知书透露过的信息,整理起来。
    就为了有朝一日能够证实或者戳破这个说法。
    其中,很重要的一条线索,就是人物与人物之间的交集。
    一个谎言是要用无数谎言来圆的。
    他们就不信,假如这些人物、作品都是顾知书幻想杜撰出来的虚构存在,会真的一点破绽都不暴露。
    还记得折毛的例子吗?
    现在很多人就是把顾知书看成了在玩“行为艺术”的疯子,也有人说他必定是有第二人格的天才。
    无论是疯子还是天才,陪他玩下去,似乎都是一场相当有趣的游戏。
    直到——
    真相揭晓的那一天。
    唯独陈乐瑶根本就不去关心什么梦幻联动。
    不,应该说,她心中早已经有了属于她自己的“梦幻联动”。
    因为泰戈尔写过《系一根心弦》,是上次顾知书特意叮嘱她要收听节目的当晚,出现的人物。
    七弦琴又名瑶琴,那首诗在她看来,就是顾知书在众人面前,对她诉说的“摩斯密码”。
    林徽因的这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同样如此。
    不然顾知书不会在昨天晚上,刻意引导她说出“四月”这个具体的月份。
    又是一个“摩斯密码”!
    可能大部分听众都已经忘记了这么一码事,但她陈乐瑶怎么可能会不记得?
    加上顾知书送的小红花,也不可能是临时起意,必然是提前就准备好了,才能送给她。
    其实也是在隐晦地提醒自己,他今晚是有备而来!
    所以,泰戈尔和林徽因的梦幻联动,绝非巧合。
    也是顾知书有意为之!
    刚才顾知书在介绍《远和近》时,是有详细解释过现代诗歌里的空间结构该如何去解读。
    当时以为他是在给所有听众科普学识,
    如今看来,这里面多少带点提醒暗示的意味。
    不要单纯地去看问题,要打开格局,往深处去思考。
    《系一根心弦》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戈尔和林徽因,作品和诗人的双重交错,是不是和《远和近》里的空间结构营造意境,十分相似?
    一个巧合可以说是单纯的巧合,而多个巧合同时发生,并且还互相有所关联的时候,
    再说它们是巧合就多少有点不合适了哦。
    陈乐瑶心中已经有了倾向,这是一个局。
    一个被顾知书精心编排的局!
    目的,自然是通过这种隐晦的、细腻的、朦胧的、精巧的方式,来表达出炽热、奔放、直接、自由的爱意?
    好像这两天发生的一切,他说过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能够用一条线串联起来了。
    陈乐瑶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脸颊,此时已经是烫得惊人。
    她有种在做梦的感觉。
    哪怕心中已经找到了众多的“证据”,却也依然不敢妄下定论。
    因为——
    会不会太奢侈了?
    那是《远和近》,那是《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是一次对《诗歌传百家》老观众的致敬节目!
    是一场关于“诗歌之美”宏大主题的科普论述!
    然后你告诉我,这些其实都是表象,是障眼法,是顺带为之的次要目的。
    他真正想要做的,其实是……
    表白?
    哪个女孩顶得住这种冲击?
    特别是在不久前刚吃完牛肉火锅,全身上下都一股“烟火味”的情况下,
    突然之间,眼前好像出现了白马王子,为你搭建了一座精神上的瑰丽城堡,邀请你入住。
    太梦幻太美好,以至于让陈乐瑶始终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万一,
    只是我想多了,自作多情呢?
    陈乐瑶不禁将目光投向了顾知书,想要从他那里得到确切的答案。
    但顾知书不知是故意还是不小心,却根本没有留意到她的忐忑和期待,只是在自顾自地说话:
    “读林徽因的诗,你能感觉到丰富的想象感和意境美。
    她用轻风、云烟、星子、百花、白莲、圆月等四月景象,为你勾勒出一幅百花吐蕊、春色浓郁,阳光和煦的美好画卷。
    四月是蕴藏热情、希望和梦想的时节,正如诗人发自内心的情感,真挚而浓烈。
    她从多个角度描写了四月天的特点,柔和恬静、白鸟欢鸣,仿佛让轻灵的风、飘渺的云、闪动的星子,和花前的细雨,都有了特殊的生命力。
    全诗动静结合、相得益彰,充满了古典主义的典雅,洋溢了浪漫主义的热情,给人以如沐春风之感。
    然而,诗里表达的爱意,却是如此地深沉、纯净,如孩童般天真浪漫,如油画般色彩缤纷……”
    听着听着,陈乐瑶那颗悸动的心,渐渐地变得平静了下来。
    她只是用如星子一样的闪亮眸子,盯着顾知书的侧脸,看着他认真而动情的演讲。
    眸子里好像倒映出了他身上散发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