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锦衣卫监
作者:凤凰北斗   崇祯重振大明最新章节     
    确定将锦衣卫的职能转向情报,朱由检道:
    “以后北司房负责情报搜集,南司房负责内部管理,东司房负责缉拿不法官员,西司房负责抓捕盗贼。”
    “侍卫司警卫司负责护卫,监察司负责刑名,刑狱司负责诏狱。”
    “都明白了没有?”
    在场锦衣卫高层齐声回应明白,知道皇帝虽然弱化了锦衣卫诏狱职能,却没有弃用锦衣卫的意思。反而要对锦衣卫大用,所以完全重建。
    重建完成之后,为了给外廷一个交待,朱由检又下令道:
    “以后锦衣卫的全称是锦衣卫监,属于内廷衙门。”
    “锦衣卫指挥使是锦衣卫监掌印,指挥同知、指挥佥事是锦衣卫监提督、协理、佥书。”
    “诸位都明白吗?”
    这样做的用意,就是把锦衣卫的掌控权完全从外廷剥夺回来,众人当然明白。
    如果是之前,他们对于自己变成内廷十二监一样的衙门还会产生抵触,现在就完全不一样了。
    皇帝确定要大用锦衣卫,锦衣卫设置的那么多机构也能独立运行,何必再看外廷脸色。
    众人齐声应诺,郑士毅提出一个问题,询问皇帝道:
    “陛下,锦衣卫的钱粮需要朝廷拨付。”
    “锦衣卫监该如何解决?”
    朱由检早就想过这一点,说道:
    “锦衣卫所有世官都转为金吾卫寄禄,有金吾卫世职和加衔的,让外廷发放俸禄。”
    “金吾卫消耗的钱粮数量,南司房做好总结。”
    这下众人更佩服了,以为皇帝虚置金吾卫的用意。就是用外廷的钱粮,为内廷养着锦衣卫。
    不过他们的想法却不准确,朱由检接下来又规定了各级锦衣卫官员的俸禄,规定所有在锦衣卫任职的人员,都按品级发俸。有世职或加衔的锦衣卫官员,可以说领双俸。
    这让一些人很是迷惑,不知皇帝为何这么大方。
    却不知在朱由检看来,只有掌握钱粮,才能控制好锦衣卫。否则锦衣卫的钱粮一直被外廷控制着,免不了还要受到外廷制约,最终丢失控制。
    金吾卫设立的用意,也远远不是寄禄那么简单:
    “以后朝廷钱粮紧张时,完全可以拖欠金吾卫那些寄禄人员的俸禄,降低他们的本色比例、发放半俸甚至更低。”
    “相比他们来说,九边的军人才更需要钱粮,而且不能拖欠。”
    为九边的四百多万欠饷忧心忡忡,朱由检想尽一切办法搜刮钱财。
    而且把节省开支的第一刀,砍向寄禄官员。
    这些人有家有业,大多比较富裕。他们的俸禄比较高,只要不完全停发,就能让他们活下去。
    而且世职的存在,也让他们不舍得脱离朝廷,会想着只要朝廷熬过困难,就能补足俸禄。
    所以朱由检很大方地给锦衣卫所有官员发放俸禄,让他们好好干活。免得金吾卫寄禄减少之后,他们没干活的心思。
    “五六品的司长厅长,相比三四品的指挥,俸禄要低多了。”
    “和外廷打好配合,能降低锦衣卫钱粮负担。”
    “而且以后锦衣卫钱粮完全由内廷承担的话,应该能让外廷接受锦衣卫脱离掌控的事实。”
    产生这个想法,是因为朱由检看到锦衣卫的数量后,觉得他们的钱粮消耗实在太多:
    “锦衣卫有品级的官员大约两千人,虚职寄禄的能达到三四成,大多在百户以上。”
    “十七千户所一万七千多人,加上从其它途径招收扩充的,大概有三万六千多人。”
    “这三万六千多人是需要朝廷发粮饷的,如果再算上依附锦衣卫的人员,还有地方人员,锦衣卫影响和控制的人员,总数有十多万人。”
    “世宗嘉靖皇帝即位时清理锦衣卫,革除锦衣卫冒滥军校三万余人,革除锦衣卫所及监局寺厂司库、旗校、军士、匠役投充新设立者,共十四万八千余人。”
    “这是他刚刚即位被杨廷和掌权的情况,后来陆炳执掌锦衣卫时,锦衣卫人员恢复了不少,又回到了曾经的规模。”
    “万历后期曾经少了一点,天启年间又恢复了。”
    “户部少了这个负担,应该会很高兴。兵部没办法变出钱粮,应该也没话说。”
    三万六千多人的钱粮,每年需要四五十万石。
    朱由检承担这个消耗压力自然很大,但是为了换取锦衣卫掌控权,切断外廷插手锦衣卫的触角,只能咬牙承受。
    所以他调整锦衣卫的第一件事,也是把他们的官阶全部削去,除了天启以前的世职没有动外,其他人的世职也要重新任命。像嘉靖皇帝一样,先革除冒滥军校。
    这样就能够严格限制官员品级,节省钱粮消耗。
    同时对锦衣卫内部的蛀虫,朱由检也打算清理一遍,罚没一些钱粮。把他们掌控的土地收回来,和收缴的阉党官员土地一起,拨给那些冒滥军校屯田。让锦衣卫自己解决粮食消耗,自己只负责发钱。
    这些打算,不用向臣子详说。朱由检接下来道:
    “锦衣卫十七千户所的管理,以后由南司房负责。”
    “每個千户所设正五品千户一人,从五品副千户两人,正六品百户十人,从六品所镇抚两人。”
    “这十五名官员都从金吾卫世官中选取,南司房每五年考察一次,合格的提拔,不合格退回金吾卫。”
    锦衣卫众官心中一紧,知道这样一来,锦衣卫相当于完全没有世官。只是官员选拔的范围,限定为有世职的官员。
    估计其他的官员,也是这样选拔。
    果然,接下来朱由检又说道:
    “新设官职的人选,尽量从世官中选取。”
    “金吾卫没有人胜任的,再从京卫、北直隶卫所、九边卫所等地方卫所世官选拔,把可靠性放在第一位。”
    “在锦衣卫任职的,可以参与锦衣卫事务。不在锦衣卫世职的,不允许他们打探。”
    “各司房、各司、各厅都设立办公室独立运转,不允许其他部门随意打探。”
    “保密四厅做好锦衣卫内部保密,确保除了锦衣卫指挥之外,其他人无法跨部门打探。”
    强调了锦衣卫的纪律,朱由检估算了一下官员数量,说道:
    “北司房的官员,控制在一千人以下。”
    “南司房的官员,包括十七千户所在内,控制在四百人以下。”
    “东司房、西司房的官员,各控制两百人左右。”
    “锦衣卫全体官员,不得超过两千人。”
    定下官员总数,朱由检又向众人道:
    “所有世官的品级作为加衔使用,担任的实际职务降三品。”
    “然后在这个初始品级的基础上,根据曾经的功绩,授予更高官职。”
    “所有官员宁缺毋滥,除了司和厅至少有一位副职外,其余副职可以暂不任命。”
    “接下来,郑士毅、戚昌国、李顺祖、刘侨四位锦衣卫指挥,和秉笔太监王文政一起,对锦衣卫进行审查,确定机构编制,重新任命官职。”
    “五人无法确定的地方,上交御前决断。”
    郑士毅、戚昌国、李顺祖领命应诺,郑士毅又询问道:
    “陛下,如今东司房、北司房、南司房都有提督。”
    “西司房提督要不要定下来,方便进行审查。”
    朱由检摇了摇头,说道:
    “西司房的事情朕另有决断,暂时维持原样,由李顺祖兼管。”
    “先在东司房审查出一个大队,帮助朝廷官员抓捕阉党。再把刑狱司和监察司定下来,羁押官员和审查锦衣卫内部人员。然后是南司房、北司房、东司房,最后才是西司房。”
    定下调整顺序,朱由检让他们立下考成法,限期完成整编,恢复锦衣卫运转。
    他需要一支高效的锦衣卫,搜集大明情报,了解大明现状。